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典型研究研究传播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科学家向青少年(完整文档)

时间:2022-08-17 20:2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典型研究研究传播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科学家向青少年(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典型研究研究传播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科学家向青少年(完整文档)

 

 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的典型研究

 翟立原

  [摘

 要]

  通过国内外相关个案研究的梳理, 以及在对作为传播者的科学家群体和作为受众的青少年群体进行小范围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本文就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的内容、 形式、目标、 效果和相关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力图为科学家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提出带有规律性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科学家

 青少年

 传播研究

 Abstract:

 Through the relevant case study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s on a limited scale given to the scientists group as communicators,as well as the children and youth group as audience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contents, forms, target, effect and other relevant factors concerning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scientists to the children and youth with an attempt to giving referential advices with regularity in this aspect.

 Keywords:

 scientist; children and youth; research of communication

 国务院 2006 年 2 月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是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远规划。

 在这一规划中, 作为重点人群的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的提升, 是决定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能否接近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关键。而要使未成年人——主要是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得到有效发展, 科学家群体开展的科学传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之一。

 为此, 中国科普研究所于 2005 年底专门成立了“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的典型研究”课题组, 就此问题进行了1 年左右的学术研究。

 下面即是对相关探索的简要概述。

 一、 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的主要形式 本课题研究首先通过对国内外个案研究的梳理, 归纳出了科学家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的主要形式。

 1. 科学家和青少年见面, 并与他们对话或作科普报告。

 2. 科学家开放所在实验室或利用科技馆设展台, 向青少年介绍自己研究的新进展。

 3. 科学家撰写科普文章, 通过报刊、 图书、 网络等媒体向青少年进行传播。

 4. 通过少年科学院或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等形式, 科学家指导青少年开展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和技术创新项目。

 5. 科学家直接参与电视、 广播中科普节目的设计, 并以此向青少年进行传播。

 6. 通过电话热线或网络等交流形式, 科学家为青少年遇到的科学问题答疑解惑。

 从接受调查的科学家群体和青少年群体来看, 对上述归纳出的 6 种传播形式没有异议,也没有提出任何其它新的传播形式。

 从目前来看, 上述 6 种传播形式较为全面地概述了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的主要形式。

  二、 传播者和受众对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的认知状况

 (一)

 传播者对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的认知状况 为了解传播者对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的认知状况, 2005 年 12 月~2006 年 1 月, 借上海康宁科技实验小学第八届少年科学院年会召开之机, 中国科普研究所课题组设计了针对作为传播者的科学家群体的问卷, 由康宁科技实验小学组织实施, 对与会的 23 位参与过对该校学生进行科学传播的科技专家们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些科技专家分别来自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市交通大学机械动力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市地震局、 上海市航空俱乐部等 10 多家机构, 23 人中 15 人为教授级专家、 8 人为副教授级专家, 还有 1 人是中科院院士。

 1. 传播者对“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什么” 的认知 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什么? 针对这一问题, 对作为传播者的科学家群体的调查问卷中有3 个小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设问。

 在问及“您认为科学家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 首要的是传播什么” 时, 在所列的 6 个选项中, 前 4 项认同率相同:

 传播科学知识, 占 21. 7%; 传播科学方法, 占 21. 7%; 传播科学思想, 占 21. 7%; 传播科学精神, 21. 7%; 第 5 项传播科学家的人格魅力, 占 4. 4%; 第 6 项其它(应为综合传播), 占 8. 8%。

 在对问卷进行分析和个案研究时我们发现, 科学家群体认为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 科学知识、 科学方法、 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传播同等重要, 主观上很难议定哪项最重要。

 但从客观效果上看, 却已有了明确答案。

 这反映在对 “通过参与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的活动,您认为在与科学素质相关的下述哪些方面使青少年受益最大”的选择上, 认同率最高的为 “应用和掌握科学方法及相关技能”, 占 60. 9%。

 其次分别为“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 占 56. 5%;“逐步树立科学思想”, 占 39. 1%; “养成科学行为习惯”, 占 30. 4%;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占 26. 1%; “学会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占 17. 4%。

 研究表明, 科学家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时, 科学知识、 科学方法、 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传播缺一不可, 而且相互交融, 但置于首位的应是科学方法的传播。

 这是因为, 科学知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而能够应对这“万变” 的只有“不变” 的科学方法。

 而科学精神的树立和科学思想的升华, 亦绝非一朝一夕就可解决, 要依赖于应用科学方法的长期实践。

 考虑到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是建立在科学方法基础之上的, 因此科学方法无疑可以“迁移”,成为青少年正确解决个人问题、 参与科技实践和其它社会决策的有效手段。

 青少年只有在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科学知识才能真正在自己头脑中得以建构, 科学思想才能逐步树立, 科学精神才能得到弘扬。

 正因为此, 科学家在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时, 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 就是作为“基石” 的科学方法的传播。

 科学家在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时, 其目标除了包括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外, 还包括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对此, 接受调查的科技专家们均表示认同。

 在问及“通过参与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的活动, 您认为在与思想道德素质相关的下述哪些方面使青少年受益最大” 的选择上, 认同率最高的是创新精神, 占 69. 6%; 其次是社会责任感, 占 56. 5%; 第三是合作性, 占 39. 1%; 并列第四的是意志力、 诚信、 自信心、 独立与主动性、 与他人沟通的技能, 均占 17. 4%。

 毫无疑问, 创新精神是科学家最可贵的人格力量, 正是这种力量, 造就了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从代际传承的角度看, 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创新精神, 有益于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 有益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宏伟蓝图的实现。当然, 位居第二和第三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性的传播也是至关重要的。

 简而言之, 科学家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 其目标主要是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考虑到前者, 科学家应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知识、 科学方法、 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缺一不可, 但置于首位的应是科学方法的传播。

 而对于后者, 科学家应注重传播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合作性, 其中置于首位的应是创新精神的传播。

 2. 科学家倾向以何种方式传播 对作为传播者的科学家群体的调查表明, 高达 91. 3%的被调查者仍倾向 “和青少年见面,并与他们对话或作科普报告”。

 51. 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撰写科普文章, 通过报刊、 图书、网络等媒体向青少年进行传播” 这种传统方式。

 而对于发达国家科学家群体较为普遍应用的一些传播方式, 认同率均未过半数。

 如对于“科学家开放所在实验室或利用科技馆设展台,向青少年介绍自己研究的新进展”, 认同率为 43. 5%;“通过少年科学院或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等形式, 科学家指导青少年开展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和技术创新项目”, 认同率只有 34. 8%;仅有 13. 0%的被调查者认同“通过电话热线或网络等交流形式, 科学家为青少年遇到的科学问题答疑解惑” 这种方式; 而选择“科学家直接参与电视、 广播中科普节目的设计, 并以此向青少年进行传播” 的低至 8. 7%。

 研究表明, 造成我国科学家群体对青少年进行传播的形式较为传统且单一的原因, 是一些科学家对新的传播方式缺乏认识和了解, 如在当今时代, 仅仅使青少年被动地接受传播的非参与性方式——诸如传统的展览、 广播、 讲座等, 已越发暴露出其局限性; 而那种新颖的能体现科学家与受众之间思维互动、 受众与受众之间思维互动的参与性方式则显得愈加重要。

 另一方面, 是一些科学家还没有掌握特定的传播技巧, 尽管科学家在把握传播内容的科学性上应是无须质疑的, 但在运用传播技巧、 使受众能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上并不是所有科学家都能驾驭自如, 这需要一个逐步学习和掌握的过程。

 (二)

 受众对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的认知状况 在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的过程中, 作为传播者的科学家群体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他们对上述传播的认知, 无疑会左右对青少年科学传播的质量。

 但是, 我们也绝不能忽视作为受众的青少年群体对上述传播的认知, 特别是他们对科学传播内容和形式的需求, 直接关系到上述传播的效果。

 为此, 课题组专门设计了针对青少年群体的问卷, 并于 2006 年 11 月, 在上海市长宁区少年科技指导站, 对经常参与科学家传播活动的百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1. 青少年期望科学家传播什么 作为受众的青少年期望科学家传播什么? 在问卷调查中, 当问及“您认为科学家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 首要的是传播什么” 时, 就所列的 6 个选项来看, 认同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传播科学思想(35. 7%), 传播科学方法(24. 5%), 传播科学精神(21. 4%), 传播科学知识(15. 3%), 传播科学家的人格魅力(2. 0%), 其他(1. 0%)。

 调查结果显示, 青少年渴望从科学家那里获取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需求都大大高于对科学知识的需求。这表明,青少年已初步认识到在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中, 前者比后者更重要。

 在对问卷进行分析和个案研究时发现, 尽管青少年认为“科学思想的传播” 最重要, 但从客观效果上看, 他们却认为“科学方法的传播” 使自己受益最大。

 这反映在对“通过参与科学家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的活动, 您认为在与科学素质相关的下述哪些方面使自己受益最大” 的选择上, 认同率最高的为“应用和掌握科学方法及相关技能”, 占 69. 4%。

 其次分别为“学会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占 57. 1%; “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 占 52. 0%; “弘扬科学精神”, 占 29. 6%; “养成科学行为习惯”, 占 28. 6%; “逐步树立科学思想”, 占 27. 6%;“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占 17. 3%; “了解科学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占 10. 2%。

 众所周知, 科学家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时, 科学知识、 科学方法、 科学思想和科学精

 神的传播缺一不可, 而且相互交融。

 但从青少年群体来看, 由于他们正处于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的“萌芽期”, 因此, 青少年渴求科学家能够通过“科学思想的传播”, 使自身受到启迪, 正是这一需求使他们将“科学思想的传播” 置于首位。

 另一方面, 青少年通过学习和自身的实践, 亦已认识到科学方法是正确解决个人问题、 参与科技实践和其它社会决策的有效手段。

 因此, 科学家在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时, 最重要的仍是青少年感觉受益最大的科学方法的传播。

 科学家在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时, 其目标除了提升科学素质外, 还包括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对此, 接受调查的青少年们亦表示认同。

 在问及“通过参与科学家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的活动, 您认为在与思想道德素质相关的下述哪些方面使自己受益最大” 的选择上, 认同率最高的是创新精神, 占 65. 3%。

 其次是独立与主动性, 占 46. 9%; 第三是意志力,占 41. 8%; 第四是合作性, 占 37. 8%; 排在后面的依次是与他人沟通的技能(27. 6%)、 自信心(26. 5%)、 社会责任感(24. 5%)

 和诚信意识(17. 3%)。

 创新精神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最可贵的精神, 青少年群体和科学家群体一样,对此都有充分的认知。

 但值得注意的是, 对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却被排在了最后, 这说明无论从科学家传播的导向还是从青少年群体自身的认识, 都还存在障碍。

 科学家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 其目标主要是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此青少年群体亦表示认同。

 考虑到前者, 青少年群体认为科学家最重要的是向其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这反映了他们成长为未来公民的需求。

 而对于后者, 青少年群体认为科学家应将传播创新精神放在首位, 这是无须质疑的。

 而对于社会责任感、 诚信意识和合作性,尽管目前青少年群体并未感觉到受益, 却也应从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 列为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的重要目标。

 2. 青少年欢迎科学家以何种方式传播 对作为受众的青少年群体的调查表明, 63. 3%被调查者认同“科学家开放所在实验室或利用科技馆设展台, 向青少年介绍自己研究的新进展” 这种传播形式; 60. 2%的被调查者喜欢“通过少年科学院或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等形式, 科学家指导青少年开展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和技术创新项目”; 而同时亦有 60. 2%的被调查者仍倾向“科学家和青少年见面, 并与他们对话或作科普报告”。

 这三种面对面的互动传播模式均各自赢得了 6 成以上被调查者的青睐。

 选择“科学家撰写科普文章, 通过报刊、 图书、 网络等媒体向青少年进行传播” 这种传统方式的被调查者为 44. 9%; 还有 31. 6%的被调查者认同“通过电话热线或网络等交流形式,科学家为青少年遇到的科学问题答疑解惑” 这种方式; 而选择“科学家直...

推荐访问: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典型研究研究传播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科学家向青少年 科学家 青少年 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