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文)

时间:2022-08-12 08:2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什么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文),供大家参考。

为什么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文)

 

 为什么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

 教学目标:

  1、 让家长充分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

 2、 让家长知道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二、 教学重点:

 引导家长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三、 教学过程

 目前, 素质教育成为国际包括我国教育的主流。

 素质包括身体素质、 品德素质、 文化素质、 劳动素质与心理素质, 而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中的核心成份。

 素质教育必然包括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或称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也是人格或心理品质形成的非常重要的阶段。

 本人从事小学教学, 从平时教学中, 让我感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 不能忽视,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 简要分析一下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当今时代的孩子的学习和工作比几十年前的孩子要紧张得多, 同时, 他们还要面对许多消极的社会、 家庭和道德等方面的现象, 这些都会使儿童在心理上受到伤害。

 特别是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 对孩子在物质上有求必应; 生活上过度地保护和干涉; 学习上过分计较成绩, 而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

 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 进而产生了心理障碍。

 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师的常规任务, 它反映了能否真正推行素质教育的问题。

 许多家长过于追求分数, 怕孩子考不好, 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后, 又给孩子布置许多家庭作业; 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除了学习任务外, 不顾孩子兴趣与否, 硬叫孩子去学美术、 书法、 器乐等, 对孩子寄予许多不切实际的期望; 有的家长之间互相攀比孩子的分数。

 冗长而又艰巨的竞争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导致学生身心疲惫不堪。

 一部分的学生学习成绩总上不去, 有些是因为自卑, 觉得自己总比不上别人, 认为在家长和老师心目中是差生, 产生了被遗弃的感觉, 他们喜欢独处, 不爱与人沟通, 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做什么事都鼓不起劲儿, 因此也导致对学习消极对待。

 在我班里有个男孩子, 他叫楠楠, 做事的动作特别慢, 作业总是完成不了, 家长由于缺乏耐心, 由其自由发展, 一段时间下来成绩下降。

 我找来了家长, 先教育家长不能不理

 小孩, 告诉家长孩子不是智力有问题, 只是动作慢了点, 应该用鼓励的方法让他改掉坏习惯。

 然后我跟学生说:

 “你是可以做到的,我相信你!

 ” 。

 跟他说了学习上的优点与缺点, 让他对自己有信心。

 经过家长和他的努力, 他现在基本上能在学校完成作业, 对学习也有了兴趣, 成绩保持良好。

 由此可见,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各科文化知识, 使学生热爱学习。

 2、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许多孩子由于父母离异或父母由于工作常常不在家, 形成了单亲家庭或家中缺少与父母沟通, 这些孩子不是缺少母爱, 就是缺少父爱, 看到别人有父有母, 一家和和美美, 就产生了自卑心理。

 这学期, 我遇到这样一件事, 班里一位学生原来的成绩不错的, 开学以来成绩下降, 对学习缺乏兴趣, 总是闷闷不乐。

 我找来了这位学生, 从谈话中了解到她的妈妈由于工作调动分配到外地工作, 爸爸是做业务的, 常早出晚归, 回到家常常一个人, 从她的话中, 知道她很想念妈妈。

 于是我联系了学生爸爸了解, 确有此事,并告诉她学生的情况。

 我一方面要求家长要关心学生学习, 可以利用电话让学生多与妈妈聊天, 休息日尽量抽时间与孩子玩。

 另一方面, 告诉学生父母的难处, 让她知道并不是父母不理她, 而是真的

 有难处, 告诉她父母是很爱她、 关心她的, 平时多对她嘘寒问暖,让她感到身边的人是关心她、 爱护她的。

 后来, 学生又开朗起来了, 经过她的努力成绩恢复了。

 3、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改善人际关系。

 现在的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对着是大人, 大人习惯迁就小孩子, 因此往往把孩子迁就成任性、 霸道, 以自我为中心。

 例如, 我所教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学生, 开学初, 学生之间常常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打闹, 问起原来时其实很小事, 为什么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会这样呢? 经了解发现, 班里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习惯了被长辈们迁就, 形成了一种“惟我独尊”的态度, 一进入学校过集体生活时就不适应了。

 为了要改掉学生这种坏行为, 我多次在班会课上为他们讲道理, 进行了几次集体活动, 例如集体合作清洁卫生, 集体合作画画等, 也利用家长会, 教育家长们在家里注意不要让孩子们过于任性和霸道。

 一学期下来,学生们有了很大转变, 同学之间互相打闹的情况减少了很多。

 例如, 当一位同学身体不舒服时, 其他同学会关心、 照顾他; 当发现课室里有垃圾时, 不管是不是在自己的座位上, 也会主动去打扫等等。

 社会交往, 善待他人, 正确处理与同学、 家长、 教师与集体的关系。

 通过这方面的驾御, 可使小学生提高交往能力, 学会调整人际关系, 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能在和谐、 安逸、 轻松、 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工作和生活。

 小学生的挫折是来自多方面的, 人际交往方面的, 兴趣和愿望方面的, 以及自我自尊方面的。

 其原因有家庭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 小学生的反应方式有两类:

 消极的反应和积极的反应。

 消极因素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 稳固化, 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 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行地出现。

 于是, 消极的挫折适应发生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 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因此, 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它关系到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事,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从而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

 四、 教学效果

 通过聆听本次讲座, 很多家长都感慨到:

 “没想孩子的心理健 康教育这么重要, 以前都没怎么在意, 没摸透孩子的心理, 怪不得

 孩子不听话, 以后一定要利用心理知识多多了解孩子, 让孩子更健 康的成长。

 ”

推荐访问:为什么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