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理论传播征文

时间:2023-05-04 08:30:07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共产党理论传播征文

  理论传播工作最重要的是入脑入心,离开了接受和认同,理论传播工作就失去了灵魂。以下是小编收录的中国共产党理论传播征文,欢迎阅览。

  理论传播工作既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又是一项细致的心理工作。理论传播工作虽然重在讲“理”,但是离不开谈“情”。理论传播工作最重要的是入脑入心,离开了接受和认同,理论传播工作就失去了灵魂。现实中理论传播入脑入心难有多种原因,如照本宣科多、自说自话多、单向灌输多,转化结合少、群众参与少、分众差异少。“三多三少”的问题归结一点,是缺乏从心理工作的角度审视理论传播工作,忽视心理规律和机制的应用。宣传好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准确掌握理论传播对象的心理规律和特点,科学运用五种心理机制,提升理论传播实效性。

  坚持需求导向,用好心理动力机制

  树立用户思维。理论是具有较强政治属性、关系国家社会稳定安全的重要公共物品。理论既要满足传播主体的需要,也要满足传播客体的需要,才能被普遍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理论传播的客体就是理论这一公共物品的用户。因此,需要开展调查研究,为理论传播的“用户”准确画像,坚持“三贴近”的原则,把握传播客体的思想状况,做到讲清道理、传授知识、澄清事实、释疑解惑,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传播工作。

  抓住关注点。坚持以受众为中心,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了解其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把党“想说的”和人民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人民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生产优质的思想理论内容产品,让理论传播回应现实、走进人心。

  结合兴趣点。适应年轻一代的心理行为特点,坚持理论传播热点难点和传播客体兴趣点相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方式和传播形态开展理论传播,运用网络直播等新方式,策划创作生动活泼的理论微视频、微动漫,让理论传播工作变得微而妙、美而精,提升理论抵达率和接受率。

  注重差异化。从基层党员干部、高校教师、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社区居民和村民的实际出发,细分不同群体的理论需求,突出针对性,策划不同的理论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载体以及话语方式等,更加注重客体的参与互动和分享体验,提高理论传播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澄清模糊认知,用好心理导向机制

  拨动思想总开关。构建理论传播的心理导向机制,注重发挥理想信念的导向作用,着力解决深层次思想观念和精神境界问题,引导人们确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用理想信念来引导理论学习,调节理论接受行为。

  主动设置议题。引导人们不断深化对理论品格、思想魅力、实践价值的认识,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针对不同群体之间具有共性特征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关心关切,及时作出有力回应。注意占领道义制高点,多讲能够产生认同、引起共鸣的观点和事实,多讲引人深思、给人启发的观点主张,牢牢掌握理论话语权。

  筑牢思想认知地基。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从理论上讲清楚立场、观点、方法,讲清楚世情、国情、党情,讲清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问题,澄清纠正模糊和错误认知,为理论传播的入脑入心“清障”“扫雪”。

  消除内心隔阂,用好心理相容机制

  换位思考。运用心理投射法,思考传播客体在思考什么、关注什么、想听什么,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明确自己该讲什么、怎么讲。只有通过换位思考,才能深入准确地把握传播客体的心理脉搏,达到与传播客体的心理相容。

  情感相容。理论传播者要和传播客体在情感上保持同频同调,在共情的基础上,通过情境创设法等,营造出良性沟通的心理氛围,调节传播客体的情绪与心态,防止心理对立、心理厌倦、心理逆反等现象的发生。

  话语相容。善于运用传播客体自己的语言(包括方言)阐释理论观点,多讲短话新话,多讲群众听得懂、能明白的话,多用讲故事的方式说理论,善于用网言网语准确生动传播党的理论,使理论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避免枯燥乏味。

  身份相容。根据传播客体的身份选择相应的理论传播者。一些地方组建了马背巡回宣讲队、五老志愿宣讲队、挎包宣传队、大妈宣讲队等这样的基层特色理论宣讲队伍,这些宣讲者本身出自传播对象群体,经历相似、话语共鸣,深受群众的欢迎,便于群众接受,达到了较好的理论传播效果。

  注重情感带动,用好心理耦合机制

  评估心理状态。人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对事物的接受程度。对传播客体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其心理、情绪、情感等,这是实现心理耦合的前提。只有在其有心理意愿、情绪状态较好的时候开展理论传播教育工作,才能达到较好的预期目标。

  主动拉近心理距离。心理耦合就是要让心走到一起,把传播客体放在心尖、当作家人,主动与群众打交道,自觉捧出真情走进群众,真正摆正心态、敞开心扉,以谦卑之心尊重群众、以公仆之心服务群众,才能获得传播客体的心理认同进而使其接受传播教育。

  善于解开心结。做好理论传播工作,离不开群众“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还要注重帮助群众解开心结、解决困难、为民办事。针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运用科学的说理规律和方法,帮助群众减轻压力,排忧解难,在解开心理疙瘩的同时化解思想疙瘩。

  营造学习氛围,用好心理强化机制

  营造集体学习氛围。凡是组织行为都有特定目的和通盘考虑。在一个多元而又快餐化的社会,要抓住人们的注意力,集中营造理论传播声势氛围是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理论传播不是一蹴而就达到效果的,需要久久为功才能见成效,也需要有热点、有热度。注意抓住重大时间节点进行系统传播,集合力量、集中版面、集体解读,营造传播声势。

  注重学习的反馈和强化。建立宣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双向沟通渠道,注重调动群众参与理论传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理论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开辟更多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渠道。及时掌握群众对理论宣讲效果的评价,聆听反馈意见,根据反馈调整宣讲内容和形式,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理论需求,适应群众的接受习惯。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征文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