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定位和目标7篇

时间:2022-11-08 16:25:05 来源:网友投稿

明确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定位和目标7篇明确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定位和目标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市场准入问题的研究--以郑州市为例姓名:袁治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指导教师:尹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确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定位和目标7篇,供大家参考。

明确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定位和目标7篇

篇一:明确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定位和目标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市场准入问题的研究--以郑州市为例姓名:袁治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指导教师:尹洪斌2011-05

  I 摘

 要 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依赖于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准入体系。本文介绍了我国教育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实证呈现当前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市场准入制度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我国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市场准入制度内容的分析,结合我国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出现的问题, 总结出我国现行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市场准入制度的不足。揭示了我国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准入制度存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本文的创新点 总结出我国现行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市场准入制度的不足。揭示了我国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市场准入制度存在问题的根源。

 提出建立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信用评价体系。

 结合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的特点,从经营能力、财务状况、管理水平、成长能力和信誉信用水平五个方面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为我国现有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市场准入制度, 建立了一套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关键词: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市场准入制度,信用评价体系,资质标准,市场监管

  IIIAbstract Non-academic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rganizations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depends on the set of effective market access system.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formation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vidence presented by digital and non-academic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rganizations the current market access problems. Through the non-academic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market access system for content analysis, combined with our non-academic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arket problems, summed up China"s current non-academic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rganizations lack of market access system. Reveals the non-academic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our system of market access problems and root causes.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Innovation of this article Summed up China"s current non-academic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rganizations lack of market access system. Reveals the non-academic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market access system and the root causes of problems.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non-academic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ector credit evaluation system.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non-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institutions, from the management ability, financial condition, management, capability and credibility of the credit level of growth in five areas to establish a credit evaluation system. For our existing non-academic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rganizations market access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bination of static and dynamic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Non-academic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rganizations,Market access system,Credit Evaluation System,Qualification Standards Market Supervision

 导论

  1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提出 按照市场分类的原则,我们把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定位在完全竞争市场。多种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形成了教育资源,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带来人们对高质量、多元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受教育的需求为非学历教育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经历 30 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需要加大营销力度的“买方市场” 。目前,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正朝市场细分、品牌经营和连锁经营的方向发展,竞争者越来越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中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培训市场面临重新洗牌,然而,当前国内培训机构普遍存在着、同质化经营、盲目跟风、价格战盛行、过于注重短期效益、生命力短暂等问题。1 我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已历时十多年,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市场准入体系初步建立,市场繁荣活跃,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由于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 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市场体系仍不完善,市场中失范、失序、甚至混乱的问题非常突出,企业过度进入、低水平进入的情形仍大量存在, 政府进入管制目标不明, 手段不完善, 管制成本居高不下。

 多年以来教育产业化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我们没有把过注意力放在教育培训市场,也没有认识到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发展,没有重视非学历教育的重要性,既然市场已经形成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就需要一个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来保障。

 非学历教育既没有观念和机制上进入整个教育体系,缺乏配套的法律规范和地位认可,也没有按照企业市场管理的有效培育。尽管已有一些对非学历教育的条例、政策出台,但仍然不具系统性和时效性。

 近年来,我国教育培训市场得到了飞速发展,培训机构大量涌现,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培训市场准入制度还不完善, 市场监管措施还不全面, 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违法、

 1徐晶.外资兵团洗牌英语教育市场.中国投资.2003,(3):46 一 48

 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市场准入问题的研究 —以郑州市为例

 2失信行为也大量增加,市场秩序混乱的现象更为突出集中。

 (二)研究意义 深入了解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掌握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制定一套符合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发展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培训机构的信用评价体系,规范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是这篇文章的意义所在。

 二、相关研究综述 多年来关于非学历教育培训的问题研究不少, 由于研究人员对于非学历教育培训内容认识不一,所以研究的方向各有偏重。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市场准入(Market Access),在汉语是一个由外语引进的、新造的词汇,在 20 世纪80 年代末期, 我国准备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的过程, 开始介绍和翻译相关的法律文件,并研究其他国家的相关制度,由此引入了 Market Access 的提法,有学者将Market Access 直译为“市场准入” ,此后逐渐成为通用的术语。它的原本含义是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法律框架下确立的一种特殊的国际贸易法原则, 指一国允许外国的货物、劳务与资本参与国内市场的程度。市场准入被引入我国后,其意义发生了延伸,指调控或规制市场主体和交易对象进入市场的有关法律规范的总称, “市场准入”即是“准许进入市场”的意思。

 C.Dicke 和 Petersmann 总结了美国市场准入制度形成和完善的过程。

 Kyle.B, PetroS 和 Robert W. Straiger 指出了美 ICI 不同行业进入条件的差异,指出房地产行业属于进入条件严格的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NVQ)制度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VQ)构成了英国现行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 Gleeson.B 和 Hodkinso.P 分析了英国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VQ)的发展和内容, 指出了 GNVQ 制度优势和不足。

 Isaac.S 通过对申请英国国家职业资格(NVQ)候选人的调查,指出 NVQ 制度对候选人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证明了 NVQ 对准入管理有效性。

 E.H.Baik 介绍了韩国工程从业人员执业体系的法律制度和实践过程。

 Pruitt 和 Carroll.L 介绍了美国建筑师注册管理机构全国注册建筑师委员会(NCARB)的结构和职能。

 导论

  3(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非学历教育的发展经历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

 非学历教育是民办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育产生的初期称谓私学,据孙培青主编的《中国教育史》记载“私学的兴起,发端于春秋中叶的历史潮流,到了春秋末叶,已发展到初步繁荣的阶段。从春秋时代至今,私学一直绵延不断,时盛时衰。

 ”张志义主编的《私立、民办学校的理论与实践》记载,1952 年月,教育部曾发文,在 1952 年下半年到 1954 年期间,由政府接办全国所有私立中小学,改为公立学校。民办教育就此从我国教育体系中消失了。到上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期社会力量办学又开始复苏兴起。1997 年 7 月 31 日国务院颁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 ,2003 年 9 月 1 日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2004 年 4 月 1 日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标志着我国从法律上确定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名称和地位。

 教育理论界对非学历教育培训的专门研究并不多见, 多数是分散在其他问题的研究中作为一个部分来论述的, 作为问题的一个部分而进行研究的, 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述有:张志义主编《私立、民办学校的理论与实践》(1994 >.瞿延东《关于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1999 ),鲁松庭主编《浙江民办教育实践与探索》(1999),胡卫主编((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及策略框架)(1999)、胡卫《民办教育的发展与规范》(2000)、车儒文主编《辽宁民办教育实践与探索》(2002)、朱永祥《浙江省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学分析》(2003)等。独立地专门的研究论述以前并不多见,只是在近几年才逐渐地有所增加,如张桂菊《论非学历教育的品牌意识》(2002)、翁亦诗《上海民办教育(非学历)大透视》( 2003 ),翁亦诗《上海民办非学历教育发展研究》( 2004 )、黄贵波《对民办教育非学历培训机构发展的思考》(2005)。瞿钧《创新管理和服务促进上海民办非学历教育发展》(2005)等。

 对非学历教育培训发展的探索还十分薄弱, 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1)对非学历教育存在问题的关注。如有的学者指出,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条件差,办学质量不高,办学规模空间较小,办学信誉较低等。(2)对非学历教育发展策略的研究。很多学者、专家提出:要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政策法规;加强质量监控,形成办学特色;走内涵发展道路,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者素质等。(3)对非学历教育办学实际的研究。

 《上海民办教育(非学历)大透视》 (2003)

 、 《辽宁民办教育实践与探索》 (2005)等介绍了一些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特色,但是对非学历教育培训

 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市场准入问题的研究 —以郑州市为例

 4机构的介绍较少,缺乏对其成功办学经验的系统总结等。

 对文献的大量积累、广泛阅览和研究开展后,笔者发现,非学历教育机构市场准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并不简单,其背后有深刻的理论背景和现实基础,需要更多的学术关注与探讨。非学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研究的课题,它涉及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学、社会学、管理学和法学等众多学科领域。本论文从郑州市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市场准入的现存问题开始入手, 对郑州市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外部环境、行业竞争态势和内部环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郑州市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持续发展做战略上的探索和研究,给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构建一个理想的市场准入体制。

 三、核心概念 (一)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 非学历教育是指学历教育以外的所有形式的教育。培训泛指“为达到一种或者某一类特定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熟练程度而计划传授所需要的有关知识、 技能和态度的训练” 。在人们的理解中, 培训是与常规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形式, 是侧重于满足人们的素质、技能、文化兴趣以及某一方面需要的教育形式。培训的特点在于形式灵活、内容多样,训练周期比较短,通常是数周或者数月2。培训作为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对于推动国家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有着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

 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是指社会组织、个人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面向社会举办不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培训活动的办学组织3。

 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市场属性。既然是经济实体,就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并且参与社会营利性经济活动。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举办者旗帜鲜明的表明自己办学是有营利目的。4与正规学历教育机构相比, 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机制灵活、办学主体多样化、办学形式多样化;贴近需求,所设计的课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的课程大多周期短、见效快、费用低、涉及面广;教学形式多样化,以学员为中心,注重实际,而且针对性和适应性都很强;培训内容与社会发

 2林泽炎.企业培训涉及与管理[M],经济出版社.2002: 3-4 3 罗昌萍.青岛市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战略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2009. 4王伟,教育机构的背利问题[J]教育评论 3/2002

 导论

  5展的同步性或超前性,能迅速体现出它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倡导自由市场经济的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指出:“教育劳务可以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私教育机关或非营利的教育机关所提供” 。这就说明了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营利性特点。

 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不能获得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必须通过自筹资金,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计算投入和产出,讲求经济效益;必须根据...

篇二:明确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定位和目标

教育培训机构的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 摘 要: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培训市场教育培训机构要想立足并求得发展 必须在对市场分析的基础上 对培训市场进行细分进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目标市场针对所选定的目标市场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并对所选定的目标市场确定其特色即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

 关键词:教育培训机构目标市场定位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培训产业迅猛发展也催生了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与成长。由于培训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利润丰厚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投资教育培训行业。然而由于一些培训机构对教育培训市场不了解不能正确地选择目标市场不能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以致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因此教育培训机构必须重视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

 一、成人教育培训市场概述 (一)成人教育培训市场的概念 教育培训市场就是指在政府实行统管和计划调控之外的所有教育劳务需求方和供给方之间交易的场所或交易的组织形式。

 教育培训市场是一个庞大的综合性市场它的内涵主要有第一教育培训市场不只是收取学费第二教育培训市场不只是经营教育服务业第三教育培训市场不只是指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培训市场应包括人力资源(职前教育、职后培训以及终身教育和其他教育活动)科技产业、校办产业、教育服务业。

 (二)成人教育培训市场的特点 1.市场需求大进入门槛低。有统计数据表明教育支出在我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并保持着迅猛的发展态势。由于进入的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较低加之就业压力、 传统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办学政策的放宽等因素的影响为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会。

 2.投资价值高投资额度大。当前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表现为流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特别是信息和通信、教育与培训、研究与发展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教育培训被公认为最有价值的投资项目即使在当前国际风险投资机构仍然加大了在我国教育培训领域的投资力度。随着我国促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比例 4目标的实现在教育培训上的投资还将不断增加。

 3.关注学员需求培训理念更加完善。面对就业竞争的压力消费者对教育培训行业最大的需求是学习和掌握新的工作技能和复合技能取得职场竞争优势并获得成功。根据消费者的这一心理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在开发培训项目和课程时更加强调职业性和技能性并将此作为市场拓展的卖点。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培训理念许多培训机构认识到传授给学员的不仅仅是技能本身还应包括更多的“软”内容。为实现学员更有效就业培训机构在增强专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学员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全面提升学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4.注重品牌效应科学选择经营模式。正因为人们的需求和教育培训行业的上述特点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积极进入这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但能够持续发展的教育培训机构是那些真正树立品牌、真正做到诚信、真正为广大学习者服务的机构。以 it 职业培训市场为例2004 年以来北大青鸟 aptech、niit、神州数码、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世纪传人五大培训机构的总份额已超过 40%。越来越多的中小培训机构被过滤出局 培训机构开始出现 “集中化”趋势品牌优势在培训业发展过程中正逐步被强化。同时要想做强做大 必须科学选择经营模式 其中连锁经营模式被运用的较多。当前培训机构品牌化和连锁化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

 5.培训需求越来越大培训心理更加成熟。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人们对培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多数人都把参加培训作为获取知识、提升技能的有效手段。但在培训项目的选择上则更加理性其培训心理也更加成熟。认为培训就是“投资自己” 如果盲目选择培训的话损失的不仅是时间更是对自己未来的不负责任。

 二、市场机会分析 所谓市场机会就是消费者未满足的需求。对于培训机构而言市场机会则是指那些能够使其开展培训活动发挥其竞争优势获取相应利益的领域。

 当然市场机会并不是一定就是培训机构的机会。市场机会能否

 成为教育培训机构的机会要看这个机会是否具有吸引力培训机构是否有能力把握这个机会还要看利用这个机会是否与培训机构的发展目标和现有的资源条件相匹配。只有能被培训机构有足够的能力把握和利用并且能为培训机构在较长时期内创造最大差别利益的市场机会才是培训机构真正的市场机会。反之这个市场机会就不是培训机构的机会强行利用这个机会很可能不仅白白浪费培训机构的资源而且还可能导致培训机构限入困境。因此培训机构在寻找市场机会前必须对其内部条件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一)内部条件分析 通过对培训机构内部条件的全面分析能够对其发展历史、文化、核心能力、管理理念目前的市场定位和市场地位等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和评价从而找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便正确地确定其在市场上的定位正确地确定发展目标正确地选择和利用与自身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市场机会正确地进行营销决策。

 了解培训机构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助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环境中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克服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可能地减少环境威胁造成的损失。培训机构的优势应是整体优势因此培训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与协调以便形成整体合力、整体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二)外部环境分析 培训机构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充分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还

 必须分析并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环境是客观存在且不断变化的任何一个培训机构都不是完全独立存在、自成一体的。教育培训机构的营销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部分。宏观环境由人口、经济、政治、法律、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等构成如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大众的收入水平及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国家发展教育的有关政策措施及法律法规、国家的教育投入占 gdp 的比例等等微观环境则由培训机构自身、客户、竞争者、社会公众等构成如客户对教育培训产品的具体需求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新闻媒体对社会办学力量的评价以及社会办学机构的数量、实力、教学质量、声誉、优势等。

 培训机构通过外部环境的分析发现其中潜在的市场机会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定培训机构的目标并制定符合培训机构实际的营销战略用恰当的组织结构及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来确保战略的有效执行。

 三、目标市场选择 消费者对培训的需求和偏好是复杂多样的在消费心理、收入水平、所处的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没有一个培训机构有能力满足整个市场的全部需求。因此培训机构面对庞大的培训市场必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即必须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和资源情况对培训市场需求进行细分并从中选择一部分自己有能力为之服务的客户作为目标市场然后根据所选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期望仔细地设计项目营销组合包括提供独

 特的教育培训产品种类、提供教育培训产品的具体方式、价格、经销方式和途径等而不是全面开花任何培训项目都做。

 (一)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就是根据客户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及其他特征把整个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需求特点的客户群体的过程。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市场细分的依据、市场细分的过程和市场细分的目的。

  市场细分的依据是消费者明显不同的需求差别而不是通过对广告的分类来进行的市场细分的过程是把整体市场分割成为两个以上的分市场每个分市场都是由需求和愿望相同或基本一致的消费者组成的市场细分的目的是选择和确定培训机构的目标市场这里的目标市场指的是培训机构为之服务的细分市场。

 市场细分的关键在于“分”字。首先从“分”的观点出发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才能把整体市场看成多元的分割体其次通过“分” 把市场竞争由以前的价格竞争转变为产品差异化、服务多样化的竞争再次由于“分” 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才有可能选择出自己的目标市场。

 (二)选择目标市场 通过市场细分和市场研究培训机构可以发掘出无数个小的分市场这时就必须决定想要进入哪个分市场、要为哪个市场上的客户服务。为此还必须仔细分析、比较每个分市场的需求规模及增长

 情况、竞争情况、培训成本、风险及预期收益等评估各分市场的吸引力再结合培训机构自身的条件和发展目标选择出一个或几个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并提供最佳服务的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

 在教育培训的实际操作中许多培训机构也在进行市场细分选择了一个或几个目标客户群体作为其服务对象并提供相应的教育培训产品和项目。但很多培训机构往往把目标市场营销停留在表面上以为细分了市场有选择地满足部分市场需求就可以坐等收获了。他们对一个市场的客户往往不做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只设计一个相同的营销组合相同的课表和收费几十个人乃至上百人一起上课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等等。结果是各个培训机构的培训均没有什么区别都在延续学校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学员与教师缺乏互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培训效果差满意度低。要改变这一状况培训机构应注意与客户的沟通确定每个客户的具体需求和愿望对同一个培训项目设计出多个细化组合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

 四、市场定位 培训机构在进行市场细分选定目标市场后紧接着就要考虑目标市场各个方面的竞争情况。培训机构只有结合自身的实力采取适当的市场定位才能进入市场实施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和运用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因此进行市场定位是出于市场营销战略考虑是培训机构市场竞争的需要。

 (一)市场定位的概念

 所谓市场定位就是确定培训机构在目标市场上的位置。具体地说是确定培训机构的整体形象在顾客心目中的位置。这里所说的培训机构整体形象包括培训产品、经济实力、办学信誉、社会贡献等诸多方面的形象。市场定位固然靠培训机构自己的努力但最终还要得到顾客的认可。当培训机构的市场定位与其整体形象在顾客心目中的位置一致时其市场定位就成功不一致时就失败需要重新定位市场定位对每一个培训机构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市场定位培训机构树立起一个独特的形象找到符合自己实际的理想市场位置从而使目标客户能够正确地识别本培训机构与竞争者将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关键利益与竞争者的差异根植于客户心中使本培训机构在目标客户的心目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市场定位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进行竞争战略定位即要确定是在该市场领域做市场领导者还是做市场挑战者或追随者亦或拾遗补缺者二是进行产品服务定位。成功的产品市场定位在于本培训机构比竞争者更具有哪些竞争优势如价格、师资、教学条件、培训方法与效果等方面的优势给客户之所以接受本机构某培训产品或服务的理由。

 (二)市场定位的依据 1.产品的消费属性。产品的消费属性指的是产品经过消费后所能产生的效用。同一产品有不同的消费属性对于培训产品而言同一产品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其消费属性也不一样。因此市场定位应注重消费者对于那些造成品牌差异的“产品特质”的感受以

 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各种品牌的偏好或厌恶。

 2.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购买习惯。目标市场定位所强调的产品“特点”和“形象” 通常可从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购买习惯上反映出来因为不同的购买心理和购买习惯往往反映了不同消费者不同生活情趣。因此培训机构在给培训产品定位时要以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购买习惯的差异性为目标市场定位的依据针对不同的消费心理和偏好采取不同的目标市场定位策略。

 3.消费者需求偏好。目标市场竞争性定位既然旨在满足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而消费者的需求呈偏好趋向因而消费者的偏好影响着目标市场定位。

 培训机构寻找市场经营机会进而通过市场细分把市场经营机会变成企业经营机会再通过目标市场选定按目标市场的需要考虑竞争者对市场地位使产品在目标市场需求得到最吻合处定位这是培训机构经营战略的基本过程与内容也是培训机构获得成功的必经环节。

 参考文献 [1]董兵.关于我国教育培训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 2004-07-28. [2]魏贤君单大明.市场营销学教程[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郭延彬】

 

 

篇三:明确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定位和目标

教育研究 2021 年第  期“十四五”时期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基础、形势与关键刘  婷(华南理工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ꎬ广东 广州  510640)    摘要:为推动继续教育研究和实践深入发展ꎬ通过系统梳理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在战略地位、内涵作用、规模质量、探索实践等方面的发展基础ꎬ分析面临国际格局新变化、国家战略发展赋予新使命、区域战略发展提出新命题、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提供新变革的发展形势ꎬ提出“十四五” 时期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关键:从重规模到重质量ꎬ以高质量为理念引领发展ꎻ从资源分散到资源聚集ꎬ统筹各类资源协调发展ꎻ从孤军奋战到适应区域战略规划ꎬ发挥优势特色发展ꎻ从技术保障到技术赋能ꎬ借助信息技术推动发展ꎻ从制度缺位到加强法制建设ꎬ以教育治理规范发展ꎮ关键词:“十四五”时期ꎻ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ꎻ发展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1)00-000-05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发展目标的重要起步阶段ꎬ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交汇期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ꎮ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履行着社会人才培养和服务的社会功能ꎬ是构建终身教育全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ꎮ 本文将通过对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十四五”时期发展基础进行回顾与总结ꎬ对其面临形势进行分析与梳理ꎬ对其发展关键点进行预测与探讨ꎮ    一、现有发展基础(一)战略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指出ꎬ加大各方面投入ꎬ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ꎮ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明显提升继续教育参与率ꎬ统筹扩大继续教育服务ꎬ学习型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ꎮ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和办好继续教育ꎬ提高国民素质ꎮ «教育现代化 2035»战略任务提出强化高校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ꎮ 从近十年国家主要教育发展规划战略要求来看ꎬ继续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完善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ꎬ而作为发挥社会培训作用提升各行业技术技能人才质量的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日益成为主要发展对象ꎮ(二)意涵作用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泛指高校举办的不授学历的各种教育培训ꎬ主要包括党政干部培训、企业行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出国留学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ꎮ 近年来ꎬ高校学历继续教育需求因国内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下滑ꎬ而非学历继续教育因其教育内容更注重实用性、灵活性和学习者需求ꎬ与市场联系更为密切ꎬ逐渐成为社会各行各业人才培训培养的重要手段ꎮ 当今ꎬ高校办好非学历继续教育既是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ꎬ也是高校发挥人才培养功能社会服务功能ꎬ构建全民学习型社会的主要体现ꎬ更是落实党和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ꎬ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ꎬ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实施手段ꎮ(三)规模质量受进修及培训在校学生人数增长的推动ꎬ中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在校学生人数从 2014 年的 7300 万人增至2018 年的 9900 万人ꎮ 鉴于预计越来越多人选择进修及培训以取得职业证书或工作相关资质ꎬ中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在校学生人数预计在 2023 年将进一步增至 13400 万人 [1] ꎮ 随着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规模的增长ꎬ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问题也进一步凸显ꎬ例如ꎬ非学历继续教育在高校的定位不一、非学历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困扰ꎬ以及由此带来的师资、课程、教学管理、后勤管理、质量保证等一系列问题ꎮ 对比全日制学历教育国家经费投入ꎬ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欠缺国家和校内投入 [2] ꎬ因此要谋生存ꎬ往往会弱化教育质量而过度追求经济利益ꎮ1网络首发时间:2021-05-25 12:37:53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23.1470.g4.20210524.0855.006.html

 (四)探索实践清华大学是我国一流大学ꎬ其非学历继续教育也走在国内前列ꎮ 清华大学 2002 年对继续教育进行改革ꎬ终止成人学历教育招生ꎬ将办学重心转移到高层次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ꎮ 目前已形成以继续教育学院为主、专业学院发挥学科优势ꎬ面向党政干部、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等在职人员举办的多元化的大学后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体系ꎮ 在清华大学的带动下ꎬ越来越多“双一流”高校转型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ꎮ 浙江大学于 2008 年将继续教育的重点转移到高层次非学历继续教育ꎬ将非学历继续教育纳入全校发展战略中ꎬ同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一起并列为全校三大类型教育ꎮ 上海交通大学于 2009 年将成人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合并为继续教育学院ꎬ并成立培训部ꎬ重点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ꎮ    二、面临发展形势(一)国际格局面临新变化1.接受继续教育进行终身学习成为应对全球变革的重要手段201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仁川宣言»和«教育2030 行动框架»提出 2030 年全球教育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ꎬ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 [3] 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ꎬ人类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突破ꎬ同时也面临着科技进步、社会变化加速等新的变化挑战ꎮ 这些变化和挑战告诉我们接受继续教育特别是非学历继续教育可以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ꎬ接受非学历继续及时更新和提升知识技能已经成为应对未来挑战的有效途径ꎮ2.越发达的国家越重视继续教育发展更多国家将继续教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层面ꎬ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继续教育的关注与应用方面更为凸显ꎬ它们将其作为强化自身竞争实力、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进程、步入持续稳定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ꎮ 美国的工程继续教育是规模最大和发展最快的ꎬ几乎每所大学都办有继续教育部ꎬ在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ꎮ3.一流高校更加重视非学历继续教育世界一流名校中继续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ꎬ排名越靠前的高校继续教育也相对更发达ꎮ 非学历继续教育是美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其教育水平直接反映高校整体教学水平ꎮ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将教育培训纳入学校发展中心愿景ꎬ在早期线下非学历教育模式中ꎬ麻省理工学院采取任务引导型教育策略ꎬ其职业培训学院主要为大公司经理和部门主管提供高端实践培训ꎬ帮助其获得重要的前沿理论与技术ꎬ用以满足新技术条件下新业务环境的工作之需ꎮ(二)国家战略发展赋予新使命1.国家战略布局的新要求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从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到办好继续教育的战略要求ꎮ 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是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技术技能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科技人才ꎮ 而非学历继续教育具有明确的就业导向和职业导向ꎬ学习者可以迅速地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岗位知识和职业技能ꎬ实现向高素质劳动者、专门技术人才的快速转换ꎬ正是满足国家对继续教育的战略要求以及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ꎮ2.继续教育发展的新任务从«规划纲要»到«教育现代化 2035»ꎬ明确提出了从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到强化职业学校和高校继续教育社会培训服务功能ꎬ明确了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战略任务ꎮ再经过 15 年努力ꎬ我国教育总体目标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ꎬ成为人力资源强国ꎬ所以必须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ꎮ 另外受出生人口减少、人均预期寿命增长的影响ꎬ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ꎮ 要支撑这样的人口结构ꎬ必须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4] ꎮ 这就需要充分利用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建设灵活开放的培训系统ꎬ增加在职职工接受继续教育的刚性要求ꎬ承担起高质量继续教育和培训的重任ꎬ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ꎮ3.“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新需求一流的高校需要一流的继续教育ꎬ在“双一流”建设战略背景下ꎬ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是争创一流的重要环节ꎮ 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三大功能中ꎬ非学历继续教育与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联系最为密切ꎮ 培训在职在岗人员ꎬ提升其工作技能和水平ꎬ既是普通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联系高校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ꎬ也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重要体现ꎮ(三)区域战略发展提出新命题1.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动力«建议»提出“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ꎮ 在“十三五”期间ꎬ我国陆续推出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六大区域战略发展总体格局ꎮ区域新战略的推出将深深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ꎬ优化我国国土空间格局ꎮ 在“十四五”时期ꎬ这些区域发展战略将进入实施阶段ꎬ通过规划引领、科技创新、城市带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区域合作ꎬ成为“双循环”的动力源ꎬ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ꎮ2.高等教育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地标随着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互动越发频繁ꎬ二者的相互作用日益明显ꎬ高等教育正逐渐成为一个地区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地标ꎮ 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也使高等教育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具有了更加密切的关系ꎬ并且使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为影响地方社会发展水平与人们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变量ꎮ2继续教育研究 Continue Education Research No.2021ꎬ 

 世界上不少著名城市总是活跃一流大学ꎬ一流大学也总能对城市发展起到极大的支撑引领作用ꎬ比如斯坦福大学与硅谷ꎬ加利福尼亚大学、加州理工学院与旧金山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与波士顿等ꎮ 高校正逐渐成为一个地区发展的新动能、新地标ꎮ3.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聚集了学科、师资、科研等资源优势ꎬ而成为辐射区域发展的新兴力量随着非学历继续教育需求的增长ꎬ各种各样的非学历教育机构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ꎮ 一般的非学历教育机构因为缺乏全面的师资、学科、校园文化等各类资源的支撑ꎬ而难以满足学习者对非学历继续教育在内容、形式、质量、效果等方面的更高要求ꎮ 高校非学历教育因为聚集了高校学科、师资、科研、浓厚的文化氛围等资源优势而成为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及辐射所在区域发展的新兴力量ꎮ(四)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提供新变革1.信息技术全球范围内快速融入教育领域自进入 21 世纪以来ꎬ大量新兴信息技术快速融入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ꎬ尤其是教育领域ꎬ从而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深化改革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ꎮ 网络课程和线上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ꎬCoursera、MOOC、网易公开课、网易云课堂等网站注册人数快速增长ꎮ面对教育技术的高速发展ꎬ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必须大力发展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和移动学习ꎬ积极搭建自己的网络课程平台和 APP 移动端ꎮ2.以信息化技术推动教育发展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ꎬ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ꎬ2018 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提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ꎬ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5] 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ꎬ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ꎬ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6] ꎮ 2020 年年初ꎬ面对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ꎬ教育部要求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ꎮ 线上网络教学成为这个时期全体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ꎬ线上教学模式和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优势集中展现出来ꎮ3.信息技术发展推动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迎来教学模式变革随着新一代网络技术的发展ꎬ非学历教育模式正式进入MOOC 模式阶段ꎮ 截至 2018 年年底ꎬMOOC 模式下非学历在线教育规模已达 1.14 万门课程、1.01 亿注册用户量ꎬ较上年度增加 29.5% [7] ꎮ 现代教育技术迅速而全面地冲击了传统教学模式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ꎬ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信息的互动、扩大了教育培训的影响力ꎮ 目前ꎬ社会上接受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成员大部分来源于“80 后”“90 后”ꎬ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学习已成为该年龄段年轻人学习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ꎮ 因此ꎬ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必须适应时代要求ꎬ了解学员的特点ꎬ创建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ꎬ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ꎬ提高凝聚力ꎬ帮助学员时时能学、处处可学ꎬ为广大学员提供多种灵活便利的学习方式ꎮ    三、未来发展关键(一)从重规模到重质量ꎬ以高质量为理念引领发展1.从重规模到重质量ꎬ树立高质量理念«建议»指出ꎬ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ꎬ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ꎬ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ꎬ同时也指出 “十四五”期间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ꎮ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ꎬ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ꎮ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问题反映在非学历继续教育上就是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教育培训的需求ꎮ 目前ꎬ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开展ꎬ往往只重视培训规模培训经济效益ꎮ 只有建立高质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ꎬ才能推动形成高质量的终身教育体系ꎮ2.建立质量标准体系第一ꎬ同国际接轨建立健全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标准体系ꎬ标准由保障标准、内容标准和评价标准构成ꎬ一般包含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内容方式、组织管理、师资队伍、课程和教学等方面规定ꎮ 第二ꎬ重视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标准之间的衔接ꎮ 学历继续教育有相对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ꎬ如国家...

篇四:明确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定位和目标

教育研究 2021 年第 10 期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刘立国  张强锋  陈诗伟(西南交通大学 教育培训学院,四川 成都  614202)    摘要:当前,我国继续教育方兴未艾,非学历继续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充分利用其各方面优势,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以助力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西南交通大学通过探索、实践,提出满足新发展征程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理念,通过分析自身优势,制定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方向,有效探索了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之路。

 同时,通过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建立了服务学校思政工作、服务人才培养工作、服务教师发展工作路径,有效提升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词:非学历继续教育;优势;定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1)10-006-04    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1] 。

 《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高校应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2] 。

 为了更好地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不仅能够服务国家终身学习体系建设,还有利于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西南交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 “211 工程” “特色 985 工程”“2011 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的研究型大学,学校始终坚守大学使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始终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3] 。

 在新时代,为了充分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及办好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要求,学校深化社会服务功能,整合学校资源,调整西南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功能定位,在峨眉校区成立西南交通大学教育培训学院,统筹和归口管理全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指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对象、不授予学历学位的非全日制教育和培训)工作,让西南交通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既充分地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又很好地利用非学历继续教育资源服务学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二、西南交通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理念(一)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4] 。

 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要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当前,高校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已经呈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西南交通大学在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时,清醒地认识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非学历继续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坚定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规律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要充分认识到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规律。

 西南交通大学在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时,首先,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教育的重要论述,树立新时代终身学习理念;其次,充分认识新时代政府、企业、人民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需要与非学历继续教育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进而深化非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创新非学历继续教育形式、转变非学历继续教育思路,打造开放、灵活、共享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模式 [5] ;最后,进一步提升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完善非学历继6

 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特别是在师资、课程安排、教育教学设施等方面,做到质量有保障,为社会输送优质的教育服务和教育资源。(三)坚持新时代高校特色高校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要坚持高校自身特色和优势。

 在新时代,高校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与国家重大战略结合起来,与高校自身特色结合起来,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非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西南交通大学在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时,坚持自身轨道交通行业优势和特色,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交通强国”“教育强国”等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构建具有“交大特色”的新时代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格局。    三、西南交通大学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优势和发展定位    (一)西南交通大学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优势1. 学校行业背景优势西南交通大学在全国特别是在轨道交通领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先后成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经贸委工商管理培训基地、铁道部继续教育西南基地、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是全国高校继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

 学校充分利用行业背景特点,依托各类教育培训基地以及学科覆盖面广、教学力量强的优势,面向政府、企业、行业和社会举办各种层面、各种类型的培训班。

 尤其利用学校在轨道交通领域的专业优势,以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铁总、中国中车、中旅集团等大型国企为基础,积极组织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为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培养专业人才 [6] 。2. 学校资源优势(1)师资力量优势。

 西南交通大学依靠其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管理优势,可以说是大师云集,同时汇聚了各学科高水平研究团队,具有强大的师资储备优势,能够满足非学历继续教育要求。

 学校高度重视非学历继续教育师资建设工作,形成了“基本队伍+灵活聘用+结构调整”的模式。

 “基本队伍”的配备基于需求导向,采用双向选择聘用管理工作人员,保障正常工作运行;“灵活聘用”主要指基于业务需要,聘用校内外师资,同时实施“银发工程”,建立高水平“学院派+实践派”师资库,可以较好地满足培训需求;“结构调整”主要是聘用基础教学良好,在其申请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性调整,从成都校区调整到峨眉校区工作。(2)设施资源优势。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占地 1000 多亩,建筑面积 25 万平方米,校区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享有“花园学府”的美誉。

 峨眉校区有良好的教学与生活设施,实验室(实验中心)、多媒体教室(含智慧教室)、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宾馆、标准化食堂、高端培训场所(学生会堂)等应有尽有,是开展培训的理想之地,能够为培训学员提供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3)校友资源优势。

 西南交通大学现已成立125 周年,改革开放以来轨道交通领域产生的院士几乎全部出自西南交通大学,邓小平同志给予学校高度评价:“这所学校出了不少人才。”学校学历教育校友资源非常丰富,专门成立了校友工作办公室负责校友的联络与组织服务工作,策划和协调组建校友会分会并指导各地校友分会开展工作;教育培训学院根据工作实际,成立了培训发展管理部门,其职责之一就是负责继续教育校友工作,同时积极和学校校友工作办公室对接,加强学历教育校友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校友之间的联系、融合,并提供社交平台和资源对接服务,使非学历继续教育校友对学校有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 学校的文化氛围优势唐山铁道学院(1952—1972 年校名)在 1964 年根据中央建设“大三线”精神内迁四川峨眉,1972 年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峨眉山市,毗邻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峨眉山景区,是西南交通大学“一校两地三校区”办学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区内目前还保留有建校时的名山电影场、忠字门以及后来修建的竺可桢全身像、尧茂书纪念像等,其中,名山电影场、忠字门、尧茂书纪念像已经被列为峨眉山市文物保护对象,这都传递出“百年交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同时,校区内校园文化生活丰富,交通便利,紧邻峨眉山高铁站,在峨眉校区参加学习培训,能让培训学员充分汲取校园文化力量和感受重归校园的感觉,为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提供了氛围优势。(二)西南交通大学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定位1. 充分发挥学校育人功能,建设成为实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阵地西南交通大学在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社会效益。

 在政产学研合作中,针对不同需求,整合校内有深厚学识、扎实理论功底和独到见解的专家学者发挥智囊团作用,为政府、企业决策建言献策;针对国家“卡脖子”问题和重要战略部署,推动学校相关部门、院系与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并开展项目研究,攻克难题,同时培养集研究7继续教育研究 Continue Education Research No.2021,10

 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发展、行业需求。2.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建设成为培训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国内高校在长期发展建设中,其师资、设施设备、校友资源等非常丰富,为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口碑。

 西南交通大学为了更好地发展学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在犀浦校区、九里校区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在峨眉校区成立教育培训学院,充分利用了校区的师资和设施设备,打造高端培训和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西南交通大学教育培训学院统筹国家乡村旅游培训基地、四川省干部培训基地、四川省高校统战工作培训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思政骨干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学)等实体与虚体机构,依靠学校雄厚的教学、科研、师资优势和学校签订的各类战略合作协议,面向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各类党政干部开展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培训;西南交通大学教育培训学院依托峨眉校区办学实验设施可支撑实验设施设备,重点开展土木、机械、电气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2+1”高职联合培养班等教育培训项目。

 同时,为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和川藏铁路建设,打造建筑领军人才、川藏铁路人才等培训品牌。3. 充分融入学校发展目标,建设成为西南交通大学创建交通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重要组成部分一流大学既要有一流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也要有一流的继续教育 [7] 。

 西南交通大学在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了“科学定位成都、峨眉三校区功能布局,实现三校区的平衡协调发展和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同时明确了峨眉校区“若干学院所在地、高端培训与研究基地、中外合作办学基地”和“高端国际教育园”这一校区新定位 [8] 。

 可以说,学校将“高端培训与研究基地”建设纳入学校“十四五”建设目标,是学校审时度势、整合校内资源、大力推进学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有力部署。

 把非学历继续教育纳入学校发展目标,切实提高了非学历继续教育在学校的办学地位,为更好地办好非学历继续教育、充分发挥非学历继续教育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供了政策保障。    四、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一)在服务师生思政工作上下功夫,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服务教师思政工作方面,开展铸师魂工程,充分利用峨眉校区教育培训资源,定期在峨眉校区开展教师培训,讲述学校在峨眉建校、发展历史和峨眉时期精神,引导教师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学校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实施思政能力提升工程,通过与委培政企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到政企进行实践,提高教师思政工作能力。

 在服务学生思政工作方面,通过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资源,实施铸魂工程,邀请优秀学员以讲座、座谈、名师面对面等活动形式讲述自身发展奋斗史,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暖心工程,通过与委培企业建立社会资助资源平台,实现精准资助,励志强能;实施导航功能,定期邀请委培单位或相关学员开展线上、线下学生生涯规划,为学生答疑解惑。(二)在服务人才培养上下功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服务专业设置方面,学校根据委培合作单位反馈,特别是轨道交通行业单位反馈用人需求,增设新的专业方向。

 如机械工程学院增设“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交通运输设备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机、电技术方面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满足轨道交通及其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

 在服务高水平教材编写方面,非学历继续教育与高水平教材编写相结合,通过非学历继续教育,将市场需求和前言信息反馈给专业院系,了解社会发展需求,有效推动高水平教材的编写和使用。

 如在城市地铁高速建设的今天,对盾构机人才需求增大,冯鉴教授与中铁工服合作,撰写《地铁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分析与集成应用》高水平教材,进而推动知识传播应用。在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创新创业工作相结合,西南交通大学教育培训学院通过与北京匠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师资研修班”等相关培训,研修课程向师生开放,在提高师生创新创业理论水平的同时,聘请优秀学员作为学校创新创业导师,扩大学校创新创业企业导师人才库。

 在服务实践育人改革方面,通过非学历继续教育,建立与政府、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强化教师、学生实习、实验、实训、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如外国语学院与成都市经开区、沃尔沃、德国博世、一汽大众、经开区物流管理局、成都海关公路口岸等签署实习实践基地协议,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全面体验了“商务洽谈—生产线制造—物流—海关”一体化的国际商务流程,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8继续教育研究 Continue Education Research No.2021,10

 (三)在服务教师发展上下功夫,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在服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开展高水平培训业务,接触行业领军和优秀人才,进而聘请优秀培训学员担任校内兼职教师,可以和校内教师形成“理论派+实践派”师资模式,有效丰富了师资队伍。在服务教师成长方面,通过非学历继续教育,可以让校内教师从学校讲台走向社会讲台,进而获得与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接触机会并得到认可,对教师的发展可以起到基础性的提升和促进作用。

 在服务科学研究方面,通过政企培训建立起专业...

篇五:明确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定位和目标

续教育研究 2019年第6期 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路径———以浙江大学为例郑 胜 陈 军(浙江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8)  摘要:继续教育是国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当前,我国继续教育正在进入跨越式大发展时期,为适应终身学习体系构建,高校应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浙江大学通过制定战略规划、明晰定位、管理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等系统设计,建立非学历继续教育新型办学管理体系和统筹协调保障机制,有效探索了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之路。关键词:非学历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9)06-009-04  顺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近年来不少高校在积极探索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同时也面临传统办学理念冲突、体制不顺、队伍老化、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机制僵化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需要大胆探索致力改革。以浙江大学为例,自 2006年年底成立继续教育管理处,实施继续教育管办分离体制改革,用 10年左右时间,有效探索并形成了统筹兼顾、适应市场需求的非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了办学类型由学历继续教育转为非学历继续教育为主、区域性合作转为全国性全过程自主办学的二次转型,建立了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管理体系和统筹协调机制。  一、浙江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阶段  近年来,浙江大学整合资源,先后同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等合作共建了 14个培训基地,包括中组部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人社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教育部高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发改委西部地区基层村官培训基地等。学校依托自身学科优势,根据国家人才战略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高层次人才培养需求,每年举办各类高层次人才培训班 5000多个,年培训人次超过 30万,区域分布覆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浙江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基本特点从对象上可以概括为:以党政管理人员、企业经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三大类在职人员为基本对象,占学校非学历培训人次总规模 90%以上。学校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从“十一五”到“十三五”阶段,实现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规模约十倍增长,可分为三次转型阶段。第一阶段为 2006年实施管办分离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归口管理部门继续教育管理处。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学校二级直属办学单位,进行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等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改革。学校调整办学思路,停止函授、夜大等成人学历教育招生,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放水养鱼”大力推动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第二阶段为 2015年全面实施继续教育综合改革,明确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停止培训机构合作,建立完善各院系全过程自主办学模式,并再次高速发展。第三阶段为 2018年启动继续教育“高端化、品牌化、全球化”转型。学校决策停办远程学历继续教育。根据继续教育纳入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要求,启动调结构、提层次和品牌建设实施工作,全面推动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一流特色继续教育发展计划。9

   二、在理念更新中把握继续教育发展方向和举措  近年来,高校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普遍存在三大困惑:继续教育如何准确定位其非营利性———是为“创收”还是教育公益?如何发展继续教育———是合作“贴牌”还是坚持办学主体?怎样实现继续教育品牌质量规模效益统筹发展———是沿袭计划体制还是遵循市场规律和调节机制?教学理念的转变是人才培养改革、建立实践教学理念、实施人才培养的第一步 [1] 。浙江大学在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过程中,坚持把握大学办学定位和方向,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公平竞争、“百花齐放”式办学格局,探索了规模化发展的改革条件和改革路径。(一)理念更新,战略层面整体规划、明确定位理念更新,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战略规划。浙江大学坚持办学品牌定位,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发展继续教育发展理念。继续教育从“十一五”阶段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支持保障功能,到“十二五”阶段清晰界定为大学育人功能三大教育任务之一,至“十三五”阶段继续教育纳入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2014年,浙江大学发布《浙江大学章程》,其中第十一条:“学校主要教育形式为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和调整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为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学校开展继续教育。”2016年,《浙江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并将继续教育发展作为子规划。2017年,《浙江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将继续教育纳入专项建设任务:“打造一流特色继续教育品牌,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完善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继续教育模式。”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的前提是学校的战略规划、目标要求和准确定位。从学校章程、规划和“双一流”建设方案中对继续教育的表述,明确了“将继续教育作为学校三大教育任务之一”的定位,学校发展继续教育目标在于“一流特色继续教育”,最终使命和愿景在于“满足学习者终身学习的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探索中继续教育办学理念更新、定位逐渐清晰,同时也在实践过程中,厘清业界三大主要困惑:第一,高校中开展的继续教育,应坚持教育公益本质特征和非营利性特点,注意避免“逐利”导向偏差;第二,应坚持高校办学主体,结合学科整合师资和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体现大学核心竞争力,注意避免机构合作“贴牌”现象;第三,适应市场需求,建立按需定制式、富有活力的办学模式,同时推动继续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调节监管机制,建立品牌辐射、公平竞争的弹性管理模式。(二)致力改革,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1“管办分离”,建立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体制创新,建立完善“管办分离”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管”和“办”分离体制改革,代表办学运行管理和监督管理职能即“运动员”和“裁判员”分离,“管”的职责在于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把关办学方向、办学定位,进行政策创新和管理体系、协调机制顶层设计,有利于公平竞争和高效管理,以及办学风险有效防控;“办”的职能在于办学主体进行运营式绩效管理模式改革,主动对接市场需求,激发办学活力,促进办学转型发展。2建章立制,完善继续教育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保障。围绕战略目标和定位,制定一系列非学历继续教育规章制度,发展初期主要有:成立“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发展委员会”、各院系继续教育中心组织机构设置和主要管理人员职责要求、财务分配政策、绩效考核奖励政策、违规办学行为处理办法等。规模化发展后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不断完善政策和制度。从信息化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师资管理、从业人员管理、经费管理等不同的方面,按照全过程标准化管理要求,通过制度完善,对规范办学、风险防控、质量保障、品牌提升等起到长效机制作用。以近三年为例,2017年修订和新发布《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办法》《浙江大学继续教育收入分配管理办法》等 7份文件;2018年发布《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培训品牌项目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关于规范继续教育校外师资管理的规定(试行)》等8份文件;2019年发布了关于组织体系调整的 2份文件,成立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建立更加顺畅高效的学校归口管理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动协调机制。(三)顶层设计,创新“质量、规模、效益”统筹发展路径近年来,浙江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从无到有、实现规模化快速发展,主要依托的是在顶层设计下持续改革,在0 1

 坚持质量、规模和效益相统一的要求之下,实行“以项目管理为基本单位”“以扁平化、标准化、信息化为基本特征”的管理路径创新。1标准化管理。浙江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把项目管理作为办学组织运行的基本单位。通过所有非学历培训项目立项准入,到师资、课程、教学、经费、证书办结全流程标准化体系建立,有效监督全校培训项目办学准入、合同、人员、师资、财务、课程、证书管理等标准化管理,以 ZTQS浙大质量管理体系为基本要求,保障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规范办学和培训质量,做到校内 38家办学单位的办学项目管理流程、质量保障的标准化控制。2扁平化管理。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处直接对接全校每一个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进行项目合规性准入、完成、质量保障全流程质量监督管理,减少管理层次,体现管理效率。按照项目化管理方式和配套奖惩制度体系,管理部门和办学院系协同推动办学规范运行。3信息化管理。保障大规模办学项目平稳运行不可或缺的载体是信息化。目前,“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已基本完成第三次整体优化升级,全校每年 5000多个培训项目在项目合同、课程教学、师资配置、人员管理等方面均依托信息平台开展实时全过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并有效实现“最多跑一次”管理优化。  三、在持续创新中探索非学历继续教育弹性管理模式  (一)坚持底线思维,建立管理“负面清单”浙江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对象定位是大学后在职人员以知识更新和职业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高层次培训。学校在培训项目开发和规范管理中,坚持“三不”底线原则:“不损害学校声誉、不挤占学校紧缺资源、不办低层次继续教育。”例如,2007年发文停办“剑桥少儿英语”项目、2016年关停“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培训项目。不符合学校继续教育办学定位的,选择主动停办或者不承接。(二)坚持源头管理,实施办学主体准入制1界定“谁来办”,明晰办学主体。清理校外机构、校内不合规机构和校内场地,实施办学主体准入、明确程序和退出机制。《浙江大学章程》第三十二条明确表述:“学校根据学科分类设置学院(系)。学院(系)是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本单位,在学校授权范围内实行自主管理。”据此明确继续教育办学主体为浙江大学,学校授权院系承办,校内其他单位一般不能办。2界定“办什么”,实施办学项目准入。依托“项目化”管理,对于合同、项目、师资、课程、定价的管理,在每一个项目实施前均进行学校统一审核准入管理,在实施中开展标准化质量监控,在实施后按照统一要求完成证书发放、经费结算和满意度评估、督导抽查和投诉处理等质量监督保障过程。3界定“谁负责”,落实办学主体责任制。一方面,学校充分放权,办学单位拥有办学人员、财务分配、市场招生、奖励政策配套等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单位主动对接社会需求的积极性,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增强市场竞争活力。学校与各办学单位签订《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责任书》,落实办学单位主体责任。另一方面,由归口管理部门继续教育管理处负责厘清和制定校院两级管理责任体系职责和监督协调机制,重点在于组织体系完善和全校办学单位“奖优罚劣”奖惩机制建设,保障责任体系良性运行。(三)坚持以人为本,重点抓好两方面人员管理1注重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其内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2] 。以项目化聘用人员为主体队伍,实施继续教育从业人员聘用准入制和岗位分工市场化考核激励制度。建立完善从业人员管理规范和信息库公示制度,配套规范化岗前培训、考核激励制度和退出机制。以 2018年为例,开展 3期从业人员入职规范化岗位培训,培训人次492人,为建设一支业务通、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化从业人员队伍打下坚实基础。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校外师资准入。浙江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整合政府、行业、研究机构等领域专家学者资源,一方面,严格本校师资占比和课程优化配置,作为学校培训品牌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注重对校外师资的准入和审核,2018年发布《关于规范继续教育校外师资管理的规定(试行)》,对选用条件有明确和严格标准;2019年,认证了首批“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特约师资”,树立标杆,做好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培训品牌内涵。1 1

   四、在转型升级中推动非学历继续教育特色化发展  (一)明确目标,调整管理职能目前,浙江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处于学校“双一流”建设背景和全面停止远程学历教育招生的政策环境中,处于“规模扩张”向“特色发展”转变的第三次转型升级中。2016年,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处完成内部科室调整,其中,新建的质量与资源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能就是资源整合和拓展,以推动全校继续教育品牌化建设和特色化差异化进展。(二)优化结构,提升办学层次第三次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是“存量调结构,增量树品牌”。控制或者减少相对低效益、低层次办学项目,通过政策引导和品牌建设扶持和奖励政策,引导各办学单位自主开发高端化、品牌化、全球化项目。2018年 4月,浙江大学发布了《关于教育培训项目“调结构、提层次”的通知》,目前已取得初步进展。全校非学历教育规模人次下降,但效益增长,且高层次、全球化项目均有战略性突破。(三)主动设计,开展品牌建设通过细分市场需求、资源互补、合作创新招生渠道、提高产学研附加值等多种手段,着力引导各办学单位依托学科优势,朝着与国家战略相符合的方向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提高继续教育附加值。2018年,“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升级”“环境保护”“精准扶贫”等关键词成为高频培训主题,“一带一路”“两边两路”成为重点省份。2019年进行首批品牌项目认证和校级开发扶持计划,重点针对我国新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对科技、教育、医疗、农业等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按需定制开发综合性、交叉性、专业化等人才...

篇六:明确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定位和目标

34 卷第 3 期2021 年 6 月高等继续教育学报Journal

 of

 Continuing

 Higher

 EducationVol.

 34

 No.

 3June2021继续教育关于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与特质的研究朱海东 , 吴

 斌 , 范太华( ( 中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湖南长沙 410075 )摘要 :

 新中国的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可分为创建 、 恢复 、 加强 、 发展四个时期 , 产

 期的 “ 高

 ” , 在发展期成为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

 $ 研究新中国的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

 时代特质 ,

 工作中

 务国家战略与引领发展 、 突出行业

 与学科优势 、

 与服务

 、扌

 理

 与治理能, 突出高校

 的优势 , 践行

 务

 发展与学习

 的

 $关键词 :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 ; 发展

 ; 高

 ; 特质

 回締粹中图分类号 :

 G72

 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

 2095-5987 ( 2021 )

 03-0006-09

 开放科学 ( ( 资源服务 )

 )

 标识码 ( OSID )

 :

 :

 J改革开放以来 , 国家政治 、 经济 、 科技 、 文化的

 全方

 人才提出的需求不断更新,对应的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中持续发展 。

 当前 , 我国人才结

 不足的突出

 依然存在 , 只有加大

 开发人才资源的力度 , 加大培养出

 更高 、 能力

 更强的

 型高端人才的力度 , 才能

 解决 。

 * 1 +高校继续教育的

 领域 — — 非学历继续教育,在发挥服务国家建设和人的

 质提着

 要作用的同时 , 又

 “ 方兴未” 的 “ 新区建设 ” 2 态势 , 无论在定位 、 制度 、 评价

 体系还是教育三方 ( 高校 、 市场 、 学习者 )

 契合度方

 面 , 都在

 在着不适应的问题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作为企业培训 、

  培训等的

 , 其教育

 、 办学组织 、 教学规程以及质量保障等

 益

 政府 、 企事

 和社大众的关注 。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

 革 ,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

 质

 有

 质 , ,

  是解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基本

 , 呆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在

 学 、 、 有

 、 、 持续发展道路的

 & &一 、 、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沿革建立前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主要

 是培训教育 。

 1924 年

 的广州习所 ,

 1929 年

 的

 学馆 、 、1931 年萧劲光等组建的

 工

 军学校 ( 后改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

 、 1937 年林伯渠等创

 的陕北公学 , 都是

 共产党早期领导的 , 培训干部 、 工人

 干部和军政干部的学校 , ,建

 培养干

 累了经验 & &( 一 )

 )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建立以来 ,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可分

 为创建 、 恢复 、 加强 、 发展

 期 。

 。收稿日期 :

 :

 2021-04-06基

  2019 年湖南

 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理论与路径研究 ” ; 2019 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 基于行业特色的培训模式展衍及质量评价研究 ” .作者简介: 朱海东 ( 1968

 )

 男 , , 中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铁路培训中心主任 , 讲师 , 研究方向:继续教育 ; ;吴斌 ( 1962

 )

 男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秘书长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 , 继续教育分会副理事长 , 中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院长 , 教授 ,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 继续教育 ; ;华 ( 1952

 )

 , 男 , 中南大学

 教育学院院长 , 教授 ,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 继续教育 .•

 6

 •

 第 34 卷第 3 期2021

 $

 6

 月高等继续教育学报JournalofContinuingHigherEducationVol.

 34

 No.

 3June20211 •创建期 ( 1950 — 1966

 年 )1950 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

 马克思主义夜大学 , 1951 年开办函授教育 , 开创

 了新中国的正规成人高等教育 。

 干部教育培训是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求是使干部

 “ 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 理论素养与工作能力 ” 。

 随后 , 培训重点移到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 、 学习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方面 。

 ⑷至 “ 文革 ” 前 , 高校培

 训工作进入了正常化 、 系统化和制度化&然而 , 这

 个进程连同函授学历教育被 “ 文革 ” 完全打断 。2 •恢复期 (1977 — 2001

 年 )“ 文革 ” 结束后 , 1977 年党校复校 、 1979 年创

 立电大 、 1980 年恢复并大力发展函授招生 。上世纪 80 年代起 , 非全日制高等教育是成人

 高等教育 。

 “ 继续教育 ” 一词于 1979 年以 “ 科技人

 员再教育 ” 的定义引进 5

 , 其实质是一种非学历教

 育 。

 培训基本上是由行业或企业主导 , 按 “ 做什么 学什么 , 缺什么学什么 ” 宗旨开展的 , 6 + 目的是纾

 解职工文化水平低 、 技术水平低 、 管理水平低 、 技

 术人员少的 “ 三低一少 ” 困局 7

 & 例如 , 教育部

 1982 年下文要求加强普通教育行政干部培训 , 是

 为了纠正当时全国普通教育行政系统中 “ 未受过

 教育专业训练和不熟悉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

 的干部占 60% ” 的局面 。

 8 当时 , 高校的主要力量

 用于修复文革的破坏 , 以及新的正规高等教育局

 面开创和秩序建立,无力涉足培训领域 。1987 年 , 国务院批转了 《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

 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 》 , 该决定指出 , 成

 人教育 “ 出现了盲目追求文凭和高层次学历的现

 象 ” , 强调要 “ 把开展岗位培训作为成人教育的重

 点 ” , 同时要 “ 积极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和专业培

 训 、 实践培训 ” 严而 “ 大学后继续教育 ” 就是 “ 对具

 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 ” 的人员进

 行的 “ 扩展知识 、 提高技能的教育 ” 。

 囱在这个决定

 里 , “ 大学后继续教育 ” 和 “ 培训 ” 都是非学历教育 &

 这个决定还特别明确了广播电视手段在非学历教

 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于是,较具规模的非学历教

 育从 90 年代初出现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 , 一些电

 大组建了培训部 , 开展 《 专业证书 3 工程师继续教

 育 、 岗位培训 、 技术培训 、 再就业培训等形式的非

 学历教育&例如面向农村实用技术的 “ 燎原广播

 电视教育 ” , 仅河北省培训人数就达 800 多万 。

 * 0 +

 上海 、 广州等经济技术发展较快的地区 , 培训市场

 的发育非常迅速 , 电大成为当地最大的培训基

 地严这一时期 , “ 继续教育 ”“ 培训 ” 等概念进入了

 法律层面 。

 1995 年颁布的 《 教育法 》 第四十条关

 于 “ 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

 权利和义务 ” 的规定 , 申明了 “ 职业培训 ” 和 “ 继续

 教育 ” 有不同含义 。

 1999 年颁布的 《 高教法 》 第十

 八条规定 , “ 高等教育由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

 机构实施 … … 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实施非学历高等

 教育 ” , 二十三条又规定 , “ 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

 育机构应当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办学条件 , 承担

 实施继续教育的工作 ” , 这也明确了

 “ 非学历高等

 教育 ” 和 “ 继续教育 ” 不是等同概念 &3 . 加强期 (2002 — 2016

 年 )本世纪初网络教育的突起 , 迅速改变了成人

 高等教育的大格局 。

 2002 年 ,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形成比较完善的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步伐进一步加大&教育部原

 部长陈至立在强调要全面推进教育创新时指出 ,

 “ 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与沟通 ” , “ 要实现

 从学历教育

 $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为终生学习服务的转变 ” 。

 * 2 + 清华大学 、 浙江大学

 将非学历继续教育为核心作为继续教育发展模

 式 & 清华大学提出 “ 面向精英人士开展各种高层

 次培训 ” 的办学定位 , 以及 “ 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

 化办学管理机制 ” “ 以培训项目为核心的矩阵型组

 织结构 ” 等新型运行机制 & 3 + 作为电大特色品牌

 和电大继续教育发展

 的

 ,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课程学分互通 , 成为电大 “ 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 ” 试点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

 * 2 + 但

 从高教全域来看 , 对培训的认识还主要停留在 “ 就

 业培训 ” 或 “ 职业要求 ” 的高度 & 4 +2005 年,教育部提出 “ 大学后继续教育 ” 和

 “ 高层次岗位培训 ” 是非学历教育中特别需要 “ 积

 极发展 ” 的两个部分 * 5 +

 ,2010 年颁布的 《 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 》 提

 出了

 “ 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 , 稳步发展学历继

 续教育 ” 以及 “ 发展和规范教育培训服务 ” 要求 &

 至此 , “ 非学历继续教育 ” 包含了 “ 非学历高等教

 - 7

 -

 Vol.34

 No.3June2021第 34 卷第 3 期2021

 $

 6

 月高等继续教育学报JournalofContinuingHigherEducation育 ” 。

 据 2010 年一项对 45 所普通高校的调查反

 映 , 约 60% 的高校对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有积极

 性 , 且仅 2 所高校是以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为主 ,

 “ 普通高校开展非学历的教育培训仍处在探索和

 发展阶段 6 +2007 年 , 世界银行发布的 《 发展终身学习提

 高中国竞争力 》 报告就指出 , 随着经济继续发展 ,

 以及教育培训需求和质量的不断提升 , 中国教育

 和培训市场的增长必然是世界上最快的,在未来

 10 年内将达到全球教育市值的 17% 左右 。

 ” ] 中

 国的培训市场已经出现大发展的初临潮头 。

 《 国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

 —

 2020

 年 )

 》 提出 “ 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 ” 后 , 终身学

 习体系基本建立 ,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开始

 得到普遍关注 。

 2011 年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

 介绍 , “ 我国高等学校开展的继续教育主要是面向

 成人高中后和大学后各种形式和类型的高等学历

 和非学历继续教育 ” , 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 “ 办学

 形式类型 ” 主要是各类培训 , 同时提出要 “ 大力发

 展各种形式和类型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 ( 口 8 +

 这样 , 又出现了 “ 高等非学历继续教育 ” “ 非学历继

 续教育培训 ” 等名称 。从这个时候开始 , 对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思考

 和研究明显增强 。

 尽管在办学观念 、 管理方式 、 课

 程内容 、 力量投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 但对

 “ 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所面临的良好机遇及目前

 各行业职工教育及人才培养的紧迫形势 , 由高校

 组织开展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已成为在职人才培养

 进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已基本形成共识 , 非学

 历继续教育在探索中加速升温 。

 北京大学的培训

 结业人数从 2006 年 1.

 45 万人发展到 2010 年3.

 01 万人 , 浙江大学的培训结业人数 2010 年为

 &

 62 万人次 。

 * 闵与此同时,更多行政约束的出台 、

 “ 双一流 ” 的建设 、 教育资源的受限等 , 非学历继续

 教育又面临开展继续教育与 “ 双一流 ” 建设的关

 系 、 非学历继续教育的 “ 企业化 ” 道路的可持续性 、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等新的困扰 。4. 发展期 ( 2017 年以后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 “ 办好

 继续教育 $ 加快建设学习型

 $ 大力提高质 ” , 明确了继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使命&社

 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强烈要求 、 国家政策的大力扶

 持 、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趋向 , 形成推动继

 续教育发展的巨大合力 。

 2019 年中共中央 、 国务

 院印发 《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 更明确地要求 “ 强

 化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

 务功能 , 开展多类型多形式的职工继续教育 ” ,高

 校进一步重视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 , 并将其提高

 到服务国家战略 、 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的地

 位 。

 以北京高校为例 ,2020 年 , 全市 81 所开办继

 续教育的高校

 79

 面向

 、 企

 、

 开了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 , 涵盖了干部培训型 、 知识

 普及型 、 服务型 、 专业技能型和高层次继续教育等

 类型 & 20 + 2019 年 , 浙江大学培训人次已超过 30

 万& 2

 口时代教育 、 智慧教育 、 特色教育 、 融合教育 、

 实用教育 、 共生教育等创新教育形式开始在非学

 历继续教育实践中试用 。近年来 , 国家层面关于中小学教师 、 公务员 、 党

 政干部 、 民营企业家 、 农民工 、 扶贫工作干部 、 退役

 士兵 、 网络管理人员等群体的培训任务也不断加

 重 。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表 1 描述了继续教育和培训在四十年中发生

 的变化 。

 社会培训的需求越来越大 , 类型越来越

 多 , 要求越来越高 , 对培训质量越来越关注现象的

 凸显,正是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对人才需求在继

 续教育领域的反映 。表 1 继续教育和培训类型的 — 变学 历 教育高等继续教育非 学 历 教育非 高等继续教育时期恢复 期人高等教育 非 学 历 高等教育继续教育 职 业培训 继续教育加强 期 学 历 继续教育非 学 历 继续教育高层次岗彳培训大学后继续教育培训 继续教育高等学 历高等 非 学 历发展期 岗位培训!

 高

 培训培训 继续教育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 8 ・

 第 34 卷第 3 期2021

 $

 6

 月高等继续教育学报JournalofContinuingHigherEducationVol34

 No3June2021然而 , , 培训是否就是非学历继续教育 , , 非学历

 继续教育是否只有培训形式 , 对于两者的界定 , , 目

 前学术界在理论层面上还存在认知差异 & 如上所

 说 , , 在国家关于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规定里 , , 文字

 表述上也常有差异 。

 业内也已有人指出这种现

 象严

 啡学历继续教育不但常与培训混用 , 还出

 现了 “ 非学历培训 ” 、 “ 非学历教育培训 ” 、 “ 继续教

 育培训 ” 等随意搭配的提法 , 这种现象亟待规范 & &( ( 二 )

 )

 高端培训的发展“ 高端培...

篇七:明确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定位和目标

1期 (总第 805 期)2014 年 7月下非学历继续教育, 一般是指与学历继续教育相对应, 借助多种途径和形式面向社会成员举办的以更新知识体系、 提升创新能力、 完善素质修养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活动。顾名思义,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是指以高等学校作为举办主体 (一般授权继续教育学院、 成人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学院或专业院系具体举办)

 开展的不以颁发学历文凭为目的的继续教育活动, 一般包括知识更新培训、 岗位培训、 专业技术培训、 职业资格认证培训、 行业培训等。一、 高校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机遇分析(一)

 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带来新的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以下简称 《纲要》 )

 将继续教育专列一章, 与其他形式的教育并列为教育八项发展任务之一, 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

 》 提出要切实把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重视发挥普通高校在高等非学历继续教育中的引领、 示范作用。2012年11月, 教育部在机构调整时专门成立继续教育办公室, 统筹指导全国继续教育工作。数年之内, 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决策, 彰显其在现时和今后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如何把握国家层面的 “政策红利” , 对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使命。(二)

 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赋予新的内涵检视传统理念, 对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理解一直存在着狭隘性, 学历观念始终根深蒂固,一直如影随形, 成为制约教育思想解放的观念桎梏。值得欣慰的是, 全社会正在意识到这一危险倾向。就个体而言, 持续学习、 终身学习、“活到老、 学到老” 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继续教育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 从国家层面来看,已经将发展继续教育置于战略地位, 特别是 “高教三十条” 提出要 “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 引导高校面向行业和区域举办高质量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 。这些改革, 无疑赋予了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新的内涵。“教育仅限正规教育” 的认识(三)

 深化高校服务职能增添新的动力就实践层面看, 高校利用充沛的教育资源优势, 为社会提供多层次、 多形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 既承担了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也为高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869年, 哈佛大学率先设立夏季学校, 服务社会遂成为美国大学的一项重要职能; 2002年, 清华大学淡出国内学历继续教育市场, 大力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 提出 “全力铸造中国继续教育第一品牌” 的战略理念, 成为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领跑者。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日渐成为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 成为高校联系社会的 “触角” , 反过来, 服务社会过程中取得的综合效益也为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二、 高校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策略(一)

 转变发展理念, 理顺管理体制理念是认识基础和逻辑起点, 要站在高等教育观念创新的高度, 转变发展理念。第一, 提高认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统一于高校继续教育的制度框架之内, 两者是互补关系。随着学历继续教育补偿功能的弱化, 非学历继续教育将成为继续教育的核心。第二, 精准定位。非学历继续教育是高校根据社会需求, 利用富余教学资源推出的一种有偿教育, 是与市场契合紧密的新型教育形式, 要根据非学历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来制定定发展规划。第三, 把握机遇。跨入新世纪后, 国家对继续教育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尤其是 《纲要》 从顶层设计角度切入, 将继续教育单列专章予以统筹规划, 极大地提升了继续教育的地位, 拓展了继续教育的发展空间, 也为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机遇。解决认识问题后, 还必须突破管理体制的约束。在高校内部, 部分二级办学单位以营利为目的, 在招生宣传、 收费管理、 教学实施、 质量监控等方面缺乏有效监控, 出现了各自为政、 良莠不齐的状况。有些办班单位只顾眼前利益, 把关不严, 无法保证培训质量, 对学校的声誉造成了损害。因此, 有必要对非学历继续教育实行统一管理, 由高校继续教育学院 (或成人教育学院)代表学校扎口管理, 在办学行为监管、 教学组织实施、 培训经费[摘要] 非学历继续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创建学习型社会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国家发展战略、 高等教育改革、 高校服务职能拓展带来的战略机遇基础上, 提出了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在思想保障、 机制保障、 质量保障、 资源保障等方面的发展策略。[关键词] 非学历继续教育教育培训策略[作者简介] 吴学松 (1979- )

 , 男, 江苏南京人, 金陵科技学院,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江苏南京210038)[课题项目] 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市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项目编号:

 ZYB180)

 和2013年度江苏省高校成人教育研究会研究课题 “普通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项目编号:201314)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 G6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3985 (2014)

 21-0054-02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策略吴学松教育管理教育管理54

 第21期 (总第805期)2014 年 7月下使用等方面全程参与, 有效避免多元主体 “唯利是图” 的短视行为。(二)

 引入市场机制, 提升办学活力实践表明, 引入市场机制办学, 拓展了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渠道, 丰富了高校继续教育的内涵, 也提升了自身的办学活力。通过市场机制提升办学活力, 必须把握两大要素:1.紧贴市场需求设置培训项目。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 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市场需求是发展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晴雨表” 和 “风向标” , 必须建立起市场需求导向的动态机制, 根据当前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最新态势, 创设切合市场需要的周期短、 见效快、 应用性强的教育培训项目。如根据WTO规则, 入世以后我国至少需要30万名注册会计师, 目前仅有5~6万人具备这一资格, 这就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可以成为高校教育培训的目标指向。2.按照市场实绩健全激励机制。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作为一种市场化办学形式, 市场是配置这一教育资源的主体, 在这一领域落实按市场实绩进行激励的相应灵活的财务政策,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高校可对各举办单位采取项目负责制, 坚持 “谁引进项目, 谁受益”“谁举办项目, 谁受益” 原则, 通过利用经济杠杆去调节和推动举办单位的办学积极性, 激发其开发更多更好的教育培训市场项目, 将这项工作做强做大。(三)

 坚持质量战略, 促进内涵发展质量是教育培训活动的生命线。目前,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在培训内容、 培训层次以及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发展滞后, 2009年的 “培训门” 事件充分暴露了这一问题。高校应在坚持质量的前提下, 促进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内涵发展。1.目标定位起点要高。紧密围绕落实国家发展战略, 将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目标聚焦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 结构提出的新要求, 围绕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提升创新发展能力而开展职业资格培训、 专业技术培训、 大学后继续教育、 企业 “订单式”培训、 新知识、 新理论更新培训等项目, 增强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时代性、 应用性、 职业导向性。项目的层次定位起点要高,鼓励开展中、 高层次的培训项目, 避免效益不高的低层次培训对有限资源的占用, 建立起由高校、 合作单位、 受训学员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估制度, 不断提高培训质量。2.品牌建设特色要明。品牌建设是提升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之一。目前, 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 新东方等大公司成为各自培训领域的市场标杆, 许多中小公司因缺乏品牌特色而遭到市场淘汰。可见, 品牌特色将成为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未来生存和竞争的重要砝码。打造品牌, 彰显特色, 是赢得市场的必由之路。高校要充分利用师资力量、 学科专业、 科研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或某一优势,致力于打造本校特色的非学历品牌项目, 赢取市场口碑, 赢得社会生源。3.师资队伍建设要精。师资队伍是提升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高校必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力气,花工夫, 努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 结构合理、 水平高超的培训师资团队。要鼓励教师根据非学历培训的特点创新教学内容, 提倡开展参与式、 探究式、 讨论式、 启发式等教学方法, 增强培训活动的实效性; 实行 “门户开放” 政策, 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名师、 技术能手、 政府官员等生产、 管理、 建设一线人员作为外聘师资, 确保培训内容紧贴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四)

 集聚社会资源, 夯实发展基底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演进, 持续学习、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常态。普通高校要抓住机遇, 果断实行协同发展战略, 广泛集聚社会资源, 共建协作平台以夯实发展基底。1.深化政府合作项目。政府要履行其职能, 离不开大学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大学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保障和社会支持, 大学与政府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当前, 政府已经成为教育培训市场的大客户。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 (试行)

 》 要求干部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参加相应的教育培训;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提出要 “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 实施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 。高校要利用好这一机遇, 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主动落实政府培训项目, 力争成为政府的继续教育基地。2.推进与行业、 企业的联合发展。

 《纲要》 明确提出要 “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及 “推进产学用结合” , 引导高校深化与行业、企业的结合, 探索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创新模式。高校要根据行业、 企业发展需求, 结合非学历继续教育 “短平快” 的特点量身定制适合它们特点的培训项目, 为开发企业、 行业人力资源服务。因此, 高校要主动深入企业内部, 围绕企业的转型升级、 管理创新、 技术革新开展非学历培训, 自觉履行 “企业大学” 的责任; 要强化与行业协会的联系, 借助其专业化资源和业内权威,大力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 职业资格认证培训, 为社会成员转岗、 换岗服务。3.建立校际继续教育合作联盟。“大学是一个知识共同体,知识的无限性与大学机构职能的有限性决定了单个大学难以系统、 全面地完成知识的传承、 创新和传播, 只有大学之间的协作才能较好地完成自身的使命。

 ” 每一所高校都有自身的办学特长和优势领域,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的EDP (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早已成为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品牌。教育部实施的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 要求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加强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共享” 。不同高校通过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的合作,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共建校际继续教育合作联盟, 这些举措有利于探索实施 “学分银行” 制度,为构建终身教育 “立交桥” 做有益尝试。[参考文献][1] 蒋洪池, 林国治, 李绍芳.从政府控制走向政府监督— —中国大学与政府关系的祈求 [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3)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12] 4号)

 [Z] .2012-03-16.[3] 徐鸿魁.现代大学运行机制的内涵、 特征及构想 [J] .复旦教育论坛, 2011(2)

 .[4] 周斌, 罗晓梅.市场化运作机制与非学历继续教育规模化可持续发展 [J] .继续教育研究, 2013 (1)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55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策略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策略作者:吴学松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8刊名:教育与职业英文刊名:Education and Vocation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吴学松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策略[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 2014(21)2014(21)

推荐访问:明确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定位和目标 教育培训 学历 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