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7-31 18:2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奋力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供大家参考。

奋力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奋力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民生福祉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4 月 16 日出版的第8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文章强调,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扎实做好社会保障事业是牢记初心使命的有力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早在 1922 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明确提出了“改良工人待遇的主张,包括废除包工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工厂设立工人医院及其他卫生设备,建立工厂保险,保护女工和童工,保护失业工人”等内容,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作出有关社会保障的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

 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始终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发展生产,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自觉树立并大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制订一系列制度,出台一系列措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扎实做好社会保障事业是践行共享理念的制度安排。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初心使命所在,也是改革发展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设定的 20 项指标中有 7 个是民生福祉类,占比超过 1/3,覆盖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这是充分彰显我

 们党践行共享理念、坚持发展为民的实际举措。我们要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扎实做好社会保障事业是凝聚民心民力的必然要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前不久在海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持续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事业,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真抓实干不懈怠、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们党持续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信任信心。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要凝聚起 14 亿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朝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悠悠万事、民生为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

 落脚点。”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做好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意义重大、工作繁重,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强化法治思维,坚持精细观念,多措并举推进,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立足中国 国情。民生工作面广量大,任何一件小事乘以14 亿人口都是一项巨大挑战。世界各国发展水平、社会条件、文化特征不同,社会保障制度必然多种多样。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讲,任何时候都必须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历史因素、现实国情和发展前景。在合理学习借鉴国外社会保障有益经验的同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持续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要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持续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格外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做大发展“蛋糕”,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同时把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统一起来,不做脱离实际、超越阶段的决策,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行稳致远。

 强化顶层设计。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

 不足谋一域。”社会保障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福祉,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加强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就拿人口老龄化来讲,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有 2.64 亿人,占 18.7%,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91 亿人,占 13.5%,老龄化特征明显且还在持续加快。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树立战略眼光,增强风险意识,把握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思考和谋划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科学研判未来发展趋势,提高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未雨绸缪采取应对措施,统筹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持续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是推动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许多西方国家一百多年走过的历程,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我们注重改革加强、协同发力、统筹推进。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做好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保障各个方面之间、社会保障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之间改革的联系,紧盯老百姓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盯制约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硬骨头”,加快完善各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党的政策温暖照耀到每一个中国人身上。

 坚持法治思维。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要强化法治思维,统筹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依法落实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个人、社会的社会保障权利、义务、责任,确保社会保障事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要强化法治执行,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和每一笔“救助款”、“慈善款”。

 注重精细管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社会保障事业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制度环节复杂、人民群众关心关注度高,始终坚持“绣花”思维,突出精细管理,才能确保工作质量。要完善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镇(街道)的五级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能。要适应人口大规模流动、就业快速变动的趋势,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对象精准认定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要强化数字思维,充分利用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深入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要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社会保障服务。要完善我国社会保障针对突发重大风险的应急响应机制,既能抵御可以预见的生老病死等各种常规风险,又能应对难以预料的非常规风险。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建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待遇差异需要改善,制度之间转移衔接不够通畅等。我们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国家顶层设计,做到全国一盘棋”的明确要求,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加强对制度运行的管理监督,切实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在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实干实绩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推荐访问:奋力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高质量 奋力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