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合集)财政局工作总结汇编

时间:2024-03-29 16:39: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合集)财政局工作总结汇编,供大家参考。

2024(合集)财政局工作总结汇编

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汇编(5篇)目 录

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汇编

(5篇)

目 录

  1.区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2

  2.区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7

  3.市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11

  4.市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17

  5.县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45

区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区财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财政目标任务,聚焦重点领域支出保障,加大国资国企改革力度,推动经济运行向稳向好,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现将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和2024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收支预算管理,保障财政平稳运行

  一是进一步强化收入质量管理,坚持加强对支柱产业、关键企业、重要税源监控,同时持续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工作,保证财政收入量稳质优。1-9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0.61%,其中税收收入XX亿元,占比70.94%,非税收入XX亿元,占比29.06%,预计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亿元,显著提高收入质量。二是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加快支出进度,完善资金分配和使用机制,重点保障“三保”支出,全力支持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1-9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XX亿元,其中,教育、卫健、社会保障、城乡社区、农林水、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支出XX亿元,占支出总额的84.2%。

  (二)持续深耕普惠金融,着力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合力。率先在全市组建区级金融服务站,邀请包括银行、保险、担保、证券、投资等各类金融机构参与建站,邀请徽商银行等14家金融机构152名同志担任金融顾问,各乡镇街道、XX经开区的104名同志担任宣导员,主动下沉服务,切实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二是有效发挥综合协调职能。积极组织辖区载体及金融机构常态化开展“五进”走访活动,发挥网格员力量,实地走访摸排企业融资需求,有效提升银企对接的精准度、实效性。活动开展以来共走访企业及个体工商户 9986户,“一级活跃度市场主体”走访覆盖率达100%,摸排融资需求 208 个,解决 169个。三是精准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工作,加强政银企对接,持续落实落细“4321”新型政银担政策。今年以来新增政银担业务XX万元(全口径),其中“税融通”业务XX万元,平均担保费率0.54%。

  (三)统筹抓好民生保障,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积极配合区商务局落实《关于印发马鞍山市更大力度恢复和扩大消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积极向上争取省级消费券专项奖补资金XX万元作为资金保障,同时统筹安排区级资金,安排“徽动消费 惠享XX”消费券资金XX万元,围绕餐饮、商场、百货、汽车、文旅消费等重点领域,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加大对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安排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专项补助资金XX万元,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筹集财政帮扶资金XX万元,持续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不断优化城乡居住环境。统筹安排XX万元资金,全力推进城市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其中老旧小区改造XX万元,海绵城市建设XX万元,农村公路改造及养护工程XX万元,农村人居环境提升XX万元。

  (四)创新方式化解债务,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一是积极争取政府债券额度。持续推进政府债券项目库建设,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用足用好专项债券,2023年共计发行政府债券X亿元(其中:专项债XX万元,一般债XX万元),有效保障了我区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农林水利、教育等一批民生项目建设。二是优化债务结构。2023年7月,我区积极争取财政部发行的隐性债务置换债券XX亿元,优先置换成本高、期限短的信用债、非标债项目。进一步优化了债务结构,实现了期限“短变长”、利率“高变低”。

  (五)不断强化D建引领,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持续强化国资监管,指导区属国有企业组建两江控股党委和两江控股机关党支部,提升国企D建引领能力,把D建工作融入企业经营全过程,全力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事项,构建“1+5+N”的国有资本布局。在城市基建板块,组建安徽中铁两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并迅速取得了房建一级资质,中铁两江公司通过创新央地合作新模式,控股收购了马鞍山钢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51%股权。重组以来,马建集团公司预计年底可实现承揽项目XX亿元,新增建筑业产值X亿元;
在产业金融板块,正在筹建总规模XX亿元的产业基金,并建立“基金+”协同机制,实现人员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助力XX区产业提质升级;
在资产运营板块,与深业物业运营集团合资成立安徽两江深业城市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已承揽业务近2亿元。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抓预期提质量,推动财力增长

  强化收入预期管理,积极研究谋划培植税源相关举措,不断挖掘开辟高质量税源,依法依规征缴各项税费收入。落实减税降费及助企纾困政策,正确处理好组织收入和企业减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预算编制和征缴秩序,提高非税征管质效,掌握组织收入主动权。

  (二)强统筹惠民生,优化支出结构

  继续从严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把预算支出关口,优化支出结构。按照“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原则,进一步统筹资金分配,优先保障基本民生、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的支出,集中财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三)防风险保安全,强化债务管理

  加强债券资金管理,规范安全地用好政府债券资金。做深做细专项债券项目储备,会同发改及项目主管部门,做好已储备债券项目发行工作。严格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风险,严禁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坚持“有多少钱干多少事”,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强支撑优环境,促进金融发展

  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底线思维,常态化开展防范非法集资、保护中小投资者等金融普法宣传。推进“基金丛林”建设,积极招引优质基金落地XX,引育优势项目。持续开展政银企精准对接,全力帮助辖区企业协调解决融资堵点难点问题,服务市场主体,持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三、2023年本单位荣誉

  2023年获评安徽省财政厅五年一次的“全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表彰。

区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一、2023年重点工作成效

  (一)打造金东共富样本

  深入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实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财金协同支农共富。2023年我区打造八仙积道共富带,项目总投资XX亿元,已开工建设子项目21个,总体进度93%。获批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打造共富乡村试点(创建类),试点项目总投资XX万元,一事一议公益项目42个。围绕“千万工程”及乡村振兴战略部署,2019年起区级财政累计投入重点项目建设超XX亿元。实行 “政银担”试点,着重降低农民贷款利率。会同成泰银行、区农业农村局,正式集中推进开展对扩中对象家庭的走访、建档、签约工作。

  (二)涉企服务提档升级

  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保障各项扶持政策落地,助推惠企政策免申无感兑现。2023年全年,在金阳光平台发布惠企政策645条,兑现惠企政策奖补资金XX亿元,惠及企业793家次。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设立5亿元应急周转金资金池,本年为6家企业办理应急周转金23笔、共计XX万元。

  (三)合力系紧财会监督

  围绕2023“财会监督年”,建立健全财会监督体系。针对各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等内容,对15家预算单位的20个项目开展2023年区本级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发现问题124个,提出建议意见110条,相关单位已全部整改落实。建立财会监督与审计监督协作机制,形成叠加监督效力。制定办法规范财会监督结果应用及指导第三方机构参与财政监督、预算绩效管理服务工作,完善监管长效机制。

  (四)锻造财政铁军队伍

  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章党规、上级财政部门时事政策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充分利用“领导讲堂”“干部论坛”,通过集中学习、演讲宣讲、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活动,不断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理论站位和理论武装水平。不断强化党员干部教育力度,今年以来,共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组织全体党员赴义乌李祖村开展“追随足迹 学思践悟 感恩奋进”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挖掘好、守护好、传承好***总书记留给浙江的宝贵财富,厚植浙江在主题教育中走前列作示范的鲜明特色,自觉补足精神之“钙”。同时,有效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让全局党员干部养成“每日必学”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政治理论血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

  (五)树立国企清廉风向

  创建“红色工地”,打造清廉品牌。监督指导各企业强化工程廉政建设,大力推进“红色工地”创建行动。金义发展集团在工地醒目位置设置“廉政公示牌”、“廉政举报箱”,时刻教育提醒项目参建各方人员严守底线,不越红线,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让“反腐倡廉”之风吹进国企工地;
金东城投集团在建设工地开展“清权立制”、“清风护驾”行动,深化“知廉”管控,制定工程建设廉政风险清单和廉洁考核制度;
金东交投集团开创家庭护廉理念,引导干部职工签订“家庭护廉承诺书”,树立“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理念,加强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行为监管;
金东社发集团在江南第一家、澧浦镇蒲塘村积道清风馆等教育基地创新性开展沉浸式D建活动,让干部职工实地感受清廉文化熏陶。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加强收支管控,筑牢民生防线。加强税源培育与管理,深挖税收潜力,加快区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夯实全区财源基础。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企业奖补力度,协调助推经济增长长效机制,支持行业发展,促进税收增长。强化零基预算理念,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勤俭办一切事业,按月对“三保”执行情况动态实行监控,优先保障基本民生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等。

  (二)锚定绩效应用,深化预算改革。一是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加强预算项目库管理,完善区级预算支出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审质量。二是实施“钱随人走”财政制度改革,逐步推进分领域基本公共服务“钱随人走”财政资金分配管理。三是提高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质量。对拟新出台的重大政策、项目,按规落实事前绩效评估机制;
强化事中绩效运行监控,及时收回执行进度慢、无法继续执行、绩效不理想的项目资金统筹使用;
注重结果应用,将项目的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和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年预算编制和安排的参考依据,推动绩效管理工作不断深化。

  (三)强化政治引领,构建“一盘棋”格局。继续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20D精神、党章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党组中心组为龙头,持续推进“周一夜学”制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第一议题”制度,加强学习、研究和讨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做好“两个维护”,切实用先进的政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四)发力国企监管,提升企业形象。一是开展国企竞争类改革试点,一批计划推动金义发展集团下属资产管理公司等5家企业开展竞争类国企改革,进一步激发企业内部活力,着力提升国企市场竞争力。二是针对国资国企领域重点问题和风险高发点,部署开展D建人事、公司治理机制等七方面专项检查,全面排查整改问题。三是区国资经营公司争评2024年AA+资信评级,打开新增融资空间,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有利于区属企业打通全市场融资渠道,有效提升全区国有企业资本运营能力。

   

市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XX市财政局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有力推动XX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XX亿元,总量在全省各市中排第11位,同比增长7.8%,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XX亿元,同比增长2%。我市在2022年度财政管理工作考核中获省财政激励XX万元(北部生态发展区唯一获激励地市);
全市6个县(市)全部入围全国2022年度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前200名,数量全省第1;
下属事业单位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

  一、坚持稳中求进,扎实抓好财政收支基本盘

  面对经济大环境的诸多不利因素,扎实抓好财政主责主业坚持全市“一盘棋”,加强税收执收协作,落实好各项非税收入,推动XX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一是强化收入管理。充分发挥组织财政收入工作专班作用,协同抓好欠税追缴、矿产资源出让等收入。2023年,全市三本预算(不含社保基金预算)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XX亿元,同比增长7.8%,比全省平均水平(4.3%)高3.5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各市中排第7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二是强化支出管理。突出保民生保重点。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XX亿元,总量在全省排第11位,同比增长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1.9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7位。全市全年民生类支出累计完成XX亿元,同比增长2.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8%,民生保障进一步筑牢,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是多维开拓财源。立足XX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深挖潜力、盘活资源、开拓财源,及时谋划公共资产和公共资源等非税收入,增强非税收入发展后劲。

  二、坚持适度加力,扎实保障全市发展大局

  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落实市委“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带动放大效应,为XX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一是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健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多元投入保障机制,持续强化涉农资金整合,2023年争取省级涉农资金XX亿元,申报涉农项目916个,通过省级联合审查项目848个,总体通过率92.5%。市级财力投入约X亿元支持“百千万工程”,包括驻镇帮镇市级配套资金、农村公路养护、农村公共服务以及五大百亿产业发展等。同时统筹债券资金向“百千万工程”倾斜,今年新增专项债券资金XX亿元中投入“百千万工程”相关领域XX亿元,占比达61%。

  二是有效激活企业发展动能。坚决落实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和融资配套政策,推动政策红利精准直达。2023年1-11月,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XX亿元,推动XX市信用担保资金等四项融资配套政策为乡村振兴、高新技术、旅游行业和普惠贷款等领域的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提供融资支持643笔,金额XX亿元。

  三是用足用好专项债券资金。2023年我市获得新增债券资金XX亿元,较上年增加XX亿元,创历年新高。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短板领域和重点工作任务,按照“急需、成熟、统筹、集中”的原则,形成“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发行一批”的滚动接续项目储备模式。2023年全市共谋划储备了383个新增债券项目,成功发债项目197个,主要投向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农业、水利、供排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卫生设施等领域,其中投入支持省委“1310”具体部署共XX亿元,占专项债券总额的70.5%。

  四是统筹资源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对标对表上级要求,在竞争性评比中成功争取省产业有序转移专项资金XX亿元,并成功申报专项债项目,获得债券资金XX亿元,市级财力统筹资金近X亿元,为广清纺织服装转移产业园园区建设、主平台公司注资、落实“XX纺织服装产业八条”奖补政策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大力引导企业在开展主平台建设和运营、承接省产业基金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能动性,加快推动优质企业落地投产、扎根发展。

  五是优化公积金政策促房地产平稳发展。先后实施“购买预售商品住房提取公积金支付首期款”“公积金贷款按月冲还贷”“多子女家庭职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政策”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减轻了缴存人购房压力,增强了对刚性和改善性购房者的支持作用,为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平稳发展贡献力量。

  三、坚持提质增效,扎实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树立科学依法管财理财的理念,不断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推动全市财政治理现代化水平和财政管理效能明显提升。

  一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预算执行管理,印发《XX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 “三公”经费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市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办法〉的补充通知》,全年压减单位公用经费共计XX万元。强化绩效管理,创新采取“预算+绩效+业务科+第三方”的多方联合项目绩效目标评审方式,并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重要参考。强化投资审核制度监管,修订完善《XX市市级财政投资审核管理办法》《XX市市级财政投资审核操作规程》。

  二是完善收支体制。进一步完善市与区财政体制,明晰支持责任,增强区级财政财力保障水平。如,印发市直与高新区土地利益共同体方案,激发高新区土地市场活力;
在自然资源领域、生态环境领域和应急救援领域印发市级与县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两级支出责任。

  三是维护财经纪律。开展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和重点民生资金专项整治,聚焦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基层“三保”、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财政暂付款管理、惠民惠农补贴等方面开展自查自纠。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的方式对市直304家预算单位2023年预算公开情况进行审核。加强债券项目支出审核,落实债券专户管理,有效避免“以拨代支”“一拨了之”。

  四是防范化解风险。坚持落实“发展要安全”,树牢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妥善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通过预算安排、及时归集项目收益、争取再融资政策等措施,健全偿付工作保障机制,多渠道统筹偿债资金,确保全市到期政府债券按时足额偿还,不出现欠缴迟付的情况。妥善化解国库支付风险,开展全市自查工作,开设“三保”资金专户和债券资金专户,分别单独核算“三保”和债券资金,有效保障国库支付及专款专用。

  四、坚持全面从严,扎实抓好思想作风建设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专业化的财政干部队伍。

  一是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强化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财政实际问题,践行“四下基层”形成调研成果7个,落实问题整改4个,开展攻坚行动破解难点问题2个,上下联动协助解决重点难点问题14个,办好民生实事5件,以好的财政工作实绩展现出主题教育实效。

  二是抓好纪律教育。扎实开展好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通过10项“规定动作”+5项“自选动作”,将纪律教育与财政工作实际深度融合。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谈心谈话、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加强家风家教建设和排查风险建章立制等活动,让纪律教育成效看得见。

  三是落实巡察整改。把巡察整改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整体工作的重要契机和抓手,制定细化整改台账、落实责任分工,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举措扎实推动整改,从源头堵住廉政风险。截至12月底,对巡察组反馈的四大方面55个问题已完成整改51个,完成阶段性整改4个。

    XX市财政局

    2024年1月12日

市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财政厅的关心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大财政、大预算、大资产”管理理念,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强财政资金统筹能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兜牢“三保”底线,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2019-2022年全省预算绩效管理阶段性评估中,我市获省财政厅通报表扬。在2021年度省级和2022年市级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我局获得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指标完成情况。

  1.收入情况。

  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XX亿元,同比增长6.8%,完成年初预算的103.6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XX亿元,非税收入完成XX亿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XX亿元,同比下降15.3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XX亿元。

  2023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XX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XX亿元,非税收入完成XX亿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XX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XX亿元。

  2.支出情况。

  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XX亿元,同比增长3.7%,完成年初预算的99.85%。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XX亿元,同比下降8.53%,主要受新增专项债券减支XX亿元影响。剔除债券资金后,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XX亿元,同比下降8.91%。

  (二)工作亮点。

  1.坚持过“紧日子”,压减支出成效明显。严格落实中央和省过“紧日子”要求,从严把关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对市本级各部门的公用经费以及2023年非急需非刚性项目支出进行压减,共压减XX亿元。

  2.加大资源资产处置力度,非税收入贡献明显。全市各级财政部门通过盘活政府资产资源、加快罚没财物处置等方式,深度挖掘非税收入潜力,加强沟通协调,实现了国储林、矿产资源、罚没财物等大额收入入库,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贡献较大。全市完成自然资源资产收入XX亿元,其中:垦造水田耕地指标交易收入完成XX亿元;
拆旧复垦交易收入完成XX亿元;
土地出让收入完成 XX亿元;
矿产资源收入完成XX亿元。罚没财物处置收入完成XX亿元。国储林收入完成XX亿元。

  3.积极争取新增债券资金,新增债券额度取得新突破。我市获得2023年新增债券额度XX亿元,与2022年基本持平,为我市做好稳经济大盘工作,推进“双统筹”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积极争取全额发行再融资债券偿还到期债券本金。全市2023年到期债券本金XX亿元,已全额申报再融资债券,并全部获省同意,大大缓解了我市偿债压力和财政运行压力。

  4.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严格“三保”预算执行,强化运行监测,做好数据收集、上报。及时跟踪各县(市、区)“三保”预算执行情况,督促县(市、区)按时保质保量落实“三保”支出,尤其是发放到个人的民生款项。强化“三保”财政运行监控,按时定期报送“三保”预算执行有关数据,切实保障“三保”支出,兜牢兜实“三保”底线。2023年“三保”支出XX亿元,支出进度95.4%。

  5.财政支出保持适度,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努力保障民生支出强度不降低,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XX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民生支出达XX亿元,同比增长5.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42%,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19个百分点。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统筹财政资金超XX亿元用于优化生育支持政策、芙蓉新城内涝整治等民生工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多措并举增收争资,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一是抓好财政各项收入。深入挖掘税收增收和资产资源价值,将资源资产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以市政府名义印发《2023年市级重点收入组织工作方案的通知》,全力推进收入组织工作。积极开展协税护税工作,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二是着力增加税收收入贡献。培植巩固税源,密切关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重点税种以及韶钢、韶烟等重点税源企业,找准税收增长点;
抓好资源税、土增税等地方税种的精细化管理;
加强新增欠税管理,加大对偷税漏税打击力度,防止税基侵蚀、利润转移,全年税收收入完成XX亿元,同比增长19.18%。三是切实强化非税收入保障。深挖资源资产,会同各县(市、区)及市直相关部门对全市资源资产分布状况进行系统谋划和全面梳理,分年度制定煤矸石、矿产、行政事业单位和国企资产等资源资产盘活计划,对目前已有盘活利用计划的煤矸石、矿产资源出让等,督促有关县市区和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切实提高资源资产盘活效率。积极探索罚没财物管理处置新方式方法,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好涉案财物处置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困难,协调督促处置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为依法加快罚没财物处置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将各单位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纳入市直机关绩效考核,充分激励市直相关单位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2023年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XX亿元,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XX亿元,有效缓解我市支出压力;
,有效缓解我市支出压力;
争取新增省际边界地区转移支付资金共XX亿元,我市下辖6个县(市)自2023年起每年每县获得定额补助XX万元,有力保障县域经济发展。五是加强直达资金管理。依托直达资金动态监控系统,精准下达资金,建立资金台账,强化动态监管,确保直达资金精准落地、发挥实效,保证政策执行不走样不跑偏,真正发挥直达资金惠企利民最大效益。

  2.管好用好政府债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一是做好项目申报。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建立多层次、滚动项目库,全面掌握全市债券需求,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精准对接申报要求,提高国家两部委项目审核通过率。二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监测管理,科学合理分配额度,合理确定债务规模,确保举债与财力相匹配。三是压紧压实县区还本付息主体责任,统筹做好政府债券偿还计划,多渠道落实还本付息资金来源,用好再融资债券减轻财政偿还压力,妥善应对偿债高峰,确保法定债券不出风险。四是印发《关于加强专项债券投后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专项债券项目收入组织和资产管理。

  3.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一是深入推进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制定财税政策,合理划分县以下收入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壮大乡镇(街道)财力,防范化解乡镇财政运行风险,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二是强化预算管理。印发《XX市财政局关于各县(市、区)预算计划的审核意见》,从科学合理编制收入预算、足额规范编列“三保”支出预算、加强风险防控、依法编列预备费等重点方面对下辖10个县(市、区)2023年预算计划出具审核意见,进一步推动县级管财理财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实现全市财政管理“一盘棋”。三深化涉农资金改革。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百千万工程”,持续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切实提升支农政策效果。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2023年全市共争取省级涉农资金XX亿元,支持开展801个涉农项目。规范涉农资金绩效评价,对市县全面开展2022年度涉农项目和区域绩效自评。根据自评,2022年全市共统筹整合各级涉农资金XX亿元支持808个涉农项目,其中806个项目基本完成了年度绩效目标,完成率为99.8%。强化日常监督和年度考评结果运用,实行“奖优罚劣”的绩效管理模式,充分激发县(市、区)干事创业活力。四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对参与政府采购投标供应商实行资格条件“承诺+信用管理”准入管理机制,为每个投标供应商减少提供证明材料5份,进一步降低政府采购交易成本。全市实现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和政府采购业务“一张网通办”,实现异地评标。规范政府采购质疑和投诉处理工作,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落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政策,加强政府采购事中事后监管力度。

  4.加强财政管理,提升财政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对预算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加强事前绩效评估制度建设,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立完整的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加强绩效管理培训,推进绩效管理数字化工作。积极推进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促进市县两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均衡推进。配合省财政厅完成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块试点上线工作。在2019-2022年全省预算绩效管理阶段性评估中,我市获省财政厅通报表扬。二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完成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上缴XX亿元(不含市国资委牵头组织的东莞租赁提前解除协议补偿款XX万元)。市属国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清算工作已全面完成,共完成拨付“三供一业”市级资金XX亿元,已完成清算补助财政资金XX亿元,结余清算资金XX亿元。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和车辆编制,采取有偿划转、调剂使用、出租等方式盘活市直单位房屋共计2.8万平方米,采取调剂方式盘活公务用车编制15个,解决9个单位的用车需求,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三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认真做好预决算公开检查工作,扎实做好市本级和十个县(市、区)1600多个单位预、决算公开信息检查工作。选取仁化县作为专项资金核查对象,重点检查农田建设补助资金、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项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的若干意见》(韶财〔2023〕23号),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有效。印发《XX市地方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XX市财政局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预算执行监督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扎实推进财会监督专项行动。今年上半年,我市预决算公开工作取得全省第三的成绩。四是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制定《关于明确小额建设工程财政评审有关事项的通知》(韶财预〔2023〕12号),完善评审制度,规范市级财政性资金小额建设工程财政评审工作。实施“容缺”受理,完成市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工程和市级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工程招标控制价审核。加快水田垦造项目审核进度,审结率大幅度提升。全年共审定预算、结算项目共计197个,送审金额XX亿元,审定金额XX亿元,净核减额XX亿元。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及时足额安排各项民生配套资金。2023年以来,统筹财政资金超XX亿元积极落实市十件民生实事。其中安排资金XX万元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安排市级补助资金XX万元助力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
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资金XX万元,用于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补贴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
安排财政资金XX万元,支持优化生育政策。落实学前教育至普通高中各学段生均经费XX亿元,受益学生达54万人次;
落实困难幼儿、义务教育生活费补助、高中助学金及免学费、中职助学金及免学费等各项学生资助资金XX亿元,受资助学生达9.4万人次;
落实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XX万元,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XX万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群众。二是推动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助推科教文事业蓬勃发展,在2022年履行教育职责工作评价中,我市连续三年获北部生态发展区排名第一,获得市政府通报表扬。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XX亿元,比上年增长3.3%,重点支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学前教育“5080”、新强师工程项目。统筹XX亿元推进韶州体育中心、XX学院医学院迁建等教育、文体重点项目,推动教育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三是落实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政策。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XX亿元,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XX亿元,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统筹XX亿元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大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落实XX亿元资金保障乡村建设行动,提升乡村风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专项资金XX万元支持乳源瑶筹办广东省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展现我市三农发展成就。在2021年度省级和2022年市级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市财政局作出突出贡献,获得市委市政府的通报表扬。

  5.集中财力办大事,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护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发挥市“百千万工程”资金要素保障专班统筹协调作用,狠抓收入组织、资金要素投入、健全配套政策等工作,制定出台《XX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财政支持政策(送审稿)》等系列支持政策措施,统筹中央省级财政资金XX亿元、新增债券资金XX亿元支持县镇村建设,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二是积极筹措资金,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增强资本实力。积极参与政策研究、项目谋划、向上对接等方式筹措各类资金,充分发挥省市资金对主平台建设和运营的保障作用。通过目前省级首期资本金XX亿和市级资本金的注入,拟撬动XX亿元金融信贷资金支持主平台建设与发展,实现资本金的放大效应。在省级下达一批主平台资本金XX亿元后,督促平台公司筛选各片区项目,做好项目包装及资金分配。三是落实资金保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参与修订《XX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XX市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与实施人才战略,安排2023年大数据产业振兴人才计划XX万元和人才专项资金XX万元用于引进培育“南岭团队”,安排XX万元用于广东碳中和研究院(XX)、XX市中发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院等研究院的运营费用,助力我市产业发展升级。

  (四)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税收收入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2023年,全市税收收入完成XX亿元,同比增长19.18%(扣除留抵退税等特殊政策因素后,可比增长2.2%),主体税种中,除增值税同比增长98.78%(扣除留抵退税等特殊政策因素后,可比增长6.78 %)外,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不同程度下降。这说明,我市税收仍然是在去年留抵退税低基础下的恢复性增长,全市税收总量与2019年相比相差XX亿元。其中,市本级(不含高新区)2023年税收收入完成XX亿元,仅相当于2011年的税收收入水平。

  二是房地产市场对地方财力冲击较大。今年以来,受房价上涨预期转弱、居民收入预期悲观等因素影响,新房市场规模明显缩量,叠加企业利润下滑影响,1-11月,房地产业税收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影响后下降11.9%,减收XX亿元(全口径),与房地产业密切相关的建筑业、钢铁业、水泥业分别下降17.7%、17%、65.6%,分别减收XX亿元、XX亿元、XX亿元(全口径)。受此影响,房企拿地意愿均不足,土地出让收入出现断崖式减收。 2023年全市土地出让收入在去年大幅减收的基础上继续下降17.89%,仅完成年初预算的50.77%,房地产及土地出让收入的大幅减收给我市综合财力造成严重冲击,进一步加剧财政紧平衡态势。

  三是政府债券还本付息压力大。我市已进入政府债券还本付息高峰期。2023-2027年全市应缴债券本息XX亿元(本金XX亿元,利息XX亿元),平均下来每年需要XX亿元用来偿还政府债券本息。随着新增专项债券持续大规模发行,未来年度财政偿债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重大项目建设的后续资金投入。

  二、2024年主要目标任务及工作安排

  2024年,全市财政部门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20D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加大民生的投入,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完善财政体制的各项改革,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预计与GDP增长同步,确保财政的保障力度和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更好的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攻坚克难狠抓财政收支。一是加强收入征管。做好协税护税工作,强化税收收入征管。持续推动盘活政府资源资产,开拓思想,挖掘新的收入增长点,重点抓好矿产资源出让、屋顶光伏、罚没收入、水田指标出让等收入,加快实现资源资产价值化,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切实做好土地出让管理,支撑财政收支平衡。二是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加大对重点单位、重点项目的支出监控力度,强化责任追究,督促业务主管部门加快项目支出,完善预算执行情况的通报制度。按照“有保有压有调整”的思路,化财政资金支出方式,兜牢“三保”底线,加大民生资金投入,超七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民生领域,集中财力全力保障“百千万工程”、绿美XX建设、制造业当家等重点工作,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财政支撑。三是加强库款资金监测。重点关注支出保障风险偏高的县(市、区),提前做好库款预测评估和库款应急调度准备工作,确保县市区款保障水平处于合理区间,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调度资金,着力提高全市库款保障水平。

  (二)完善直达资金监控工作机制。按照资金监控“一套系统管到底”原则,切实抓好直达资金的日常监管和动态监控工作,及时跟踪资金预算分解下达、资金支付、惠企利民补助发放全过程,紧盯资金流向和具体使用情况。同时,在直达资金常态化机制下,进一步优化直达资金管理,管好用好直达资金,加强直达资金监控工作,推动项目储备更加科学,资金投向更加精准,监控管理更加高效,确保直达资金直接惠企利民。         

  (三)精打细算做到有保有压。一是厉行节约勤俭办事。按照“刚性支出据实保障、重点支出严格审核、其他支出大力压减”的原则,从严从紧审核预算。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开支,明年部门公用经费按标准继续压减20%,严格规范政府购买服务和编外人员管理,集中财力保障“三保”、民生工程、高质量发展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二是切实保障“三保”。按时足额发放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津补贴,及时足额安排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养老保险、残疾人保障金等社保资金;
特别是对民生项目、补贴支出以及应急性支出,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优先拨付,确保足额保障。三是硬化预算约束。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从严控制预算调整,抓好项目预算细化和执行管理,真真切切把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四)深入推进预算管理改革。一是深化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贯彻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精神,深入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适时调整市对县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及支出责任分担比例,建立健全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推动财政资源向县域集中,提高县域发展活力。继续深化乡镇(街道)财税分享机制改革,推动乡财县管工作提质增效。二是持续推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提升支农政策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谋划好年度涉农项目入库储备工作,强化涉农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成熟度和目标完成度。督促当年度及以前年度涉农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进度,为争取上级更多的政策和资金倾斜创造条件。三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确保完成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工作任务,全面优化我市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持续推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采购合同融资等政策工作。加强监管力度,强化部门政府采购管理职责,督促采购人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落实采购人主体责任,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打造最优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五)盘活政府资金资源资产。一是清理历年低效贷款风险补偿金、政府投资基金等。统筹盘活存量资金,对政府投资基金中资金沉淀超过三年的,除保留当年必须的实缴资金外,原则上由财政部门统一收回,后续视投资进度予以安排。二是认真组织实施《XX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和规范市直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行为,组织收缴资产处置收入。三是积极盘活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存量国有资产。会同住建管理局、自然资源局、代建局等部门,采取综合措施积极盘活在棚改、土地收储等工作过程中取得或购建的资产,会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积极盘活存量办公用房资源、保障市直单位办公用房。

  (六)防范化解财政重大风险。抓好专项债券项目收益收缴工作,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持续做好新增债券申报、支出使用工作。保持高压监管态势,继续做好政府债务风险动态监测,组织开展隐性债务风险自查,发现风险隐患及时化解消除。做好地方金融企业监管,防范地方金融风险。积极协调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加强规范PPP项目管理,做好存量项目分类处理相关工作,促进我市PPP模式可持续发展。做好世界银行贷款申报协调工作,持续跟进项目申报、项目协调费申请等有关工作。

  2023年,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财政厅的关心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大财政、大预算、大资产”管理理念,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强财政资金统筹能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兜牢“三保”底线,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2019-2022年全省预算绩效管理阶段性评估中,我市获省财政厅通报表扬。在2021年度省级和2022年市级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我局获得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指标完成情况。

  1.收入情况。

  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XX亿元,同比增长6.8%,完成年初预算的103.6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XX亿元,非税收入完成XX亿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XX亿元,同比下降15.3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XX亿元。

  2023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XX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XX亿元,非税收入完成XX亿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XX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XX亿元。

  2.支出情况。

  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XX亿元,同比增长3.7%,完成年初预算的99.85%。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XX亿元,同比下降8.53%,主要受新增专项债券减支XX亿元影响。剔除债券资金后,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XX亿元,同比下降8.91%。

  (二)工作亮点。

  1.坚持过“紧日子”,压减支出成效明显。严格落实中央和省过“紧日子”要求,从严把关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对市本级各部门的公用经费以及2023年非急需非刚性项目支出进行压减,共压减XX亿元。

  2.加大资源资产处置力度,非税收入贡献明显。全市各级财政部门通过盘活政府资产资源、加快罚没财物处置等方式,深度挖掘非税收入潜力,加强沟通协调,实现了国储林、矿产资源、罚没财物等大额收入入库,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贡献较大。全市完成自然资源资产收入XX亿元,其中:垦造水田耕地指标交易收入完成XX亿元;
拆旧复垦交易收入完成XX亿元;
土地出让收入完成 XX亿元;
矿产资源收入完成XX亿元。罚没财物处置收入完成XX亿元。国储林收入完成XX亿元。

  3.积极争取新增债券资金,新增债券额度取得新突破。我市获得2023年新增债券额度XX亿元,与2022年基本持平,为我市做好稳经济大盘工作,推进“双统筹”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积极争取全额发行再融资债券偿还到期债券本金。全市2023年到期债券本金XX亿元,已全额申报再融资债券,并全部获省同意,大大缓解了我市偿债压力和财政运行压力。

  4.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严格“三保”预算执行,强化运行监测,做好数据收集、上报。及时跟踪各县(市、区)“三保”预算执行情况,督促县(市、区)按时保质保量落实“三保”支出,尤其是发放到个人的民生款项。强化“三保”财政运行监控,按时定期报送“三保”预算执行有关数据,切实保障“三保”支出,兜牢兜实“三保”底线。2023年“三保”支出XX亿元,支出进度95.4%。

  5.财政支出保持适度,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努力保障民生支出强度不降低,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XX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民生支出达XX亿元,同比增长5.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42%,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19个百分点。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统筹财政资金超XX亿元用于优化生育支持政策、芙蓉新城内涝整治等民生工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多措并举增收争资,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一是抓好财政各项收入。深入挖掘税收增收和资产资源价值,将资源资产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以市政府名义印发《2023年市级重点收入组织工作方案的通知》,全力推进收入组织工作。积极开展协税护税工作,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二是着力增加税收收入贡献。培植巩固税源,密切关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重点税种以及韶钢、韶烟等重点税源企业,找准税收增长点;
抓好资源税、土增税等地方税种的精细化管理;
加强新增欠税管理,加大对偷税漏税打击力度,防止税基侵蚀、利润转移,全年税收收入完成XX亿元,同比增长19.18%。三是切实强化非税收入保障。深挖资源资产,会同各县(市、区)及市直相关部门对全市资源资产分布状况进行系统谋划和全面梳理,分年度制定煤矸石、矿产、行政事业单位和国企资产等资源资产盘活计划,对目前已有盘活利用计划的煤矸石、矿产资源出让等,督促有关县市区和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切实提高资源资产盘活效率。积极探索罚没财物管理处置新方式方法,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好涉案财物处置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困难,协调督促处置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为依法加快罚没财物处置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将各单位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纳入市直机关绩效考核,充分激励市直相关单位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2023年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XX亿元,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XX亿元,有效缓解我市支出压力;
,有效缓解我市支出压力;
争取新增省际边界地区转移支付资金共XX亿元,我市下辖6个县(市)自2023年起每年每县获得定额补助XX万元,有力保障县域经济发展。五是加强直达资金管理。依托直达资金动态监控系统,精准下达资金,建立资金台账,强化动态监管,确保直达资金精准落地、发挥实效,保证政策执行不走样不跑偏,真正发挥直达资金惠企利民最大效益。

  2.管好用好政府债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一是做好项目申报。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建立多层次、滚动项目库,全面掌握全市债券需求,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精准对接申报要求,提高国家两部委项目审核通过率。二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监测管理,科学合理分配额度,合理确定债务规模,确保举债与财力相匹配。三是压紧压实县区还本付息主体责任,统筹做好政府债券偿还计划,多渠道落实还本付息资金来源,用好再融资债券减轻财政偿还压力,妥善应对偿债高峰,确保法定债券不出风险。四是印发《关于加强专项债券投后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专项债券项目收入组织和资产管理。

  3.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一是深入推进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制定财税政策,合理划分县以下收入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壮大乡镇(街道)财力,防范化解乡镇财政运行风险,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二是强化预算管理。印发《XX市财政局关于各县(市、区)预算计划的审核意见》,从科学合理编制收入预算、足额规范编列“三保”支出预算、加强风险防控、依法编列预备费等重点方面对下辖10个县(市、区)2023年预算计划出具审核意见,进一步推动县级管财理财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实现全市财政管理“一盘棋”。三深化涉农资金改革。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百千万工程”,持续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切实提升支农政策效果。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2023年全市共争取省级涉农资金XX亿元,支持开展801个涉农项目。规范涉农资金绩效评价,对市县全面开展2022年度涉农项目和区域绩效自评。根据自评,2022年全市共统筹整合各级涉农资金XX亿元支持808个涉农项目,其中806个项目基本完成了年度绩效目标,完成率为99.8%。强化日常监督和年度考评结果运用,实行“奖优罚劣”的绩效管理模式,充分激发县(市、区)干事创业活力。四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对参与政府采购投标供应商实行资格条件“承诺+信用管理”准入管理机制,为每个投标供应商减少提供证明材料5份,进一步降低政府采购交易成本。全市实现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和政府采购业务“一张网通办”,实现异地评标。规范政府采购质疑和投诉处理工作,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落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政策,加强政府采购事中事后监管力度。

  4.加强财政管理,提升财政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对预算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加强事前绩效评估制度建设,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立完整的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加强绩效管理培训,推进绩效管理数字化工作。积极推进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促进市县两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均衡推进。配合省财政厅完成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块试点上线工作。在2019-2022年全省预算绩效管理阶段性评估中,我市获省财政厅通报表扬。二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完成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上缴XX亿元(不含市国资委牵头组织的东莞租赁提前解除协议补偿款XX万元)。市属国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清算工作已全面完成,共完成拨付“三供一业”市级资金XX亿元,已完成清算补助财政资金XX亿元,结余清算资金XX亿元。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和车辆编制,采取有偿划转、调剂使用、出租等方式盘活市直单位房屋共计2.8万平方米,采取调剂方式盘活公务用车编制15个,解决9个单位的用车需求,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三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认真做好预决算公开检查工作,扎实做好市本级和十个县(市、区)1600多个单位预、决算公开信息检查工作。选取仁化县作为专项资金核查对象,重点检查农田建设补助资金、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项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的若干意见》(韶财〔2023〕23号),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有效。印发《XX市地方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XX市财政局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预算执行监督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扎实推进财会监督专项行动。今年上半年,我市预决算公开工作取得全省第三的成绩。四是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制定《关于明确小额建设工程财政评审有关事项的通知》(韶财预〔2023〕12号),完善评审制度,规范市级财政性资金小额建设工程财政评审工作。实施“容缺”受理,完成市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工程和市级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工程招标控制价审核。加快水田垦造项目审核进度,审结率大幅度提升。全年共审定预算、结算项目共计197个,送审金额XX亿元,审定金额XX亿元,净核减额XX亿元。

  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及时足额安排各项民生配套资金。2023年以来,统筹财政资金超XX亿元积极落实市十件民生实事。其中安排资金XX万元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安排市级补助资金XX万元助力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
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资金XX万元,用于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补贴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
安排财政资金XX万元,支持优化生育政策。落实学前教育至普通高中各学段生均经费XX亿元,受益学生达54万人次;
落实困难幼儿、义务教育生活费补助、高中助学金及免学费、中职助学金及免学费等各项学生资助资金XX亿元,受资助学生达9.4万人次;
落实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XX万元,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XX万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群众。二是推动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助推科教文事业蓬勃发展,在2022年履行教育职责工作评价中,我市连续三年获北部生态发展区排名第一,获得市政府通报表扬。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XX亿元,比上年增长3.3%,重点支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学前教育“5080”、新强师工程项目。统筹1.8亿元推进韶州体育中心、XX学院医学院迁建等教育、文体重点项目,推动教育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三是落实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政策。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XX亿元,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XX亿元,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统筹XX亿元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大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落实XX亿元资金保障乡村建设行动,提升乡村风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专项资金XX万元支持乳源瑶筹办广东省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展现我市三农发展成就。在2021年度省级和2022年市级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市财政局作出突出贡献,获得市委市政府的通报表扬。

  6.集中财力办大事,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护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发挥市“百千万工程”资金要素保障专班统筹协调作用,狠抓收入组织、资金要素投入、健全配套政策等工作,制定出台《XX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财政支持政策(送审稿)》等系列支持政策措施,统筹中央省级财政资金XX亿元、新增债券资金XX亿元支持县镇村建设,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二是积极筹措资金,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增强资本实力。积极参与政策研究、项目谋划、向上对接等方式筹措各类资金,充分发挥省市资金对主平台建设和运营的保障作用。通过目前省级首期资本金2.4亿和市级资本金的注入,拟撬动XX亿元金融信贷资金支持主平台建设与发展,实现资本金的放大效应。在省级下达一批主平台资本金XX亿元后,督促平台公司筛选各片区项目,做好项目包装及资金分配。三是落实资金保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参与修订《XX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XX市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与实施人才战略,安排2023年大数据产业振兴人才计划XX万元和人才专项资金XX万元用于引进培育“南岭团队”,安排XX万元用于广东碳中和研究院(XX)、XX市中发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院等研究院的运营费用,助力我市产业发展升级。

  (四)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税收收入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2023年,全市税收收入完成XX亿元,同比增长19.18%(扣除留抵退税等特殊政策因素后,可比增长2.2%),主体税种中,除增值税同比增长98.78%(扣除留抵退税等特殊政策因素后,可比增长6.78 %)外,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不同程度下降。这说明,我市税收仍然是在去年留抵退税低基础下的恢复性增长,全市税收总量与2019年相比相差XX亿元。其中,市本级(不含高新区)2023年税收收入完成XX亿元,仅相当于2011年的税收收入水平。

  二是房地产市场对地方财力冲击较大。今年以来,受房价上涨预期转弱、居民收入预期悲观等因素影响,新房市场规模明显缩量,叠加企业利润下滑影响,1-11月,房地产业税收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影响后下降11.9%,减收XX亿元(全口径),与房地产业密切相关的建筑业、钢铁业、水泥业分别下降17.7%、17%、65.6%,分别减收XX亿元、XX亿元、XX亿元(全口径)。受此影响,房企拿地意愿均不足,土地出让收入出现断崖式减收。 2023年全市土地出让收入在去年大幅减收的基础上继续下降17.89%,仅完成年初预算的50.77%,房地产及土地出让收入的大幅减收给我市综合财力造成严重冲击,进一步加剧财政紧平衡态势。

  三是政府债券还本付息压力大。我市已进入政府债券还本付息高峰期。2023-2027年全市应缴债券本息XX亿元(本金XX亿元,利息XX亿元),平均下来每年需要XX亿元用来偿还政府债券本息。随着新增专项债券持续大规模发行,未来年度财政偿债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重大项目建设的后续资金投入。

  二、2024年主要目标任务及工作安排

  2024年,全市财政部门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20D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加大民生的投入,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完善财政体制的各项改革,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预计与GDP增长同步,确保财政的保障力度和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更好的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攻坚克难狠抓财政收支。一是加强收入征管。做好协税护税工作,强化税收收入征管。持续推动盘活政府资源资产,开拓思想,挖掘新的收入增长点,重点抓好矿产资源出让、屋顶光伏、罚没收入、水田指标出让等收入,加快实现资源资产价值化,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切实做好土地出让管理,支撑财政收支平衡。二是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加大对重点单位、重点项目的支出监控力度,强化责任追究,督促业务主管部门加快项目支出,完善预算执行情况的通报制度。按照“有保有压有调整”的思路,化财政资金支出方式,兜牢“三保”底线,加大民生资金投入,超七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民生领域,集中财力全力保障“百千万工程”、绿美XX建设、制造业当家等重点工作,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财政支撑。三是加强库款资金监测。重点关注支出保障风险偏高的县(市、区),提前做好库款预测评估和库款应急调度准备工作,确保县市区款保障水平处于合理区间,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调度资金,着力提高全市库款保障水平。

  (二)完善直达资金监控工作机制。按照资金监控“一套系统管到底”原则,切实抓好直达资金的日常监管和动态监控工作,及时跟踪资金预算分解下达、资金支付、惠企利民补助发放全过程,紧盯资金流向和具体使用情况。同时,在直达资金常态化机制下,进一步优化直达资金管理,管好用好直达资金,加强直达资金监控工作,推动项目储备更加科学,资金投向更加精准,监控管理更加高效,确保直达资金直接惠企利民。         

  (三)精打细算做到有保有压。一是厉行节约勤俭办事。按照“刚性支出据实保障、重点支出严格审核、其他支出大力压减”的原则,从严从紧审核预算。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开支,明年部门公用经费按标准继续压减20%,严格规范政府购买服务和编外人员管理,集中财力保障“三保”、民生工程、高质量发展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二是切实保障“三保”。按时足额发放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津补贴,及时足额安排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养老保险、残疾人保障金等社保资金;
特别是对民生项目、补贴支出以及应急性支出,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优先拨付,确保足额保障。三是硬化预算约束。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从严控制预算调整,抓好项目预算细化和执行管理,真真切切把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四)深入推进预算管理改革。一是深化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贯彻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精神,深入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适时调整市对县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及支出责任分担比例,建立健全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推动财政资源向县域集中,提高县域发展活力。继续深化乡镇(街道)财税分享机制改革,推动乡财县管工作提质增效。二是持续推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提升支农政策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谋划好年度涉农项目入库储备工作,强化涉农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成熟度和目标完成度。督促当年度及以前年度涉农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进度,为争取上级更多的政策和资金倾斜创造条件。三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确保完成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工作任务,全面优化我市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持续推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采购合同融资等政策工作。加强监管力度,强化部门政府采购管理职责,督促采购人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落实采购人主体责任,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打造最优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五)盘活政府资金资源资产。一是清理历年低效贷款风险补偿金、政府投资基金等。统筹盘活存量资金,对政府投资基金中资金沉淀超过三年的,除保留当年必须的实缴资金外,原则上由财政部门统一收回,后续视投资进度予以安排。二是认真组织实施《XX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和规范市直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行为,组织收缴资产处置收入。三是积极盘活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存量国有资产。会同住建管理局、自然资源局、代建局等部门,采取综合措施积极盘活在棚改、土地收储等工作过程中取得或购建的资产,会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积极盘活存量办公用房资源、保障市直单位办公用房。

  (六)防范化解财政重大风险。抓好专项债券项目收益收缴工作,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持续做好新增债券申报、支出使用工作。保持高压监管态势,继续做好政府债务风险动态监测,组织开展隐性债务风险自查,发现风险隐患及时化解消除。做好地方金融企业监管,防范地方金融风险。积极协调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加强规范PPP项目管理,做好存量项目分类处理相关工作,促进我市PPP模式可持续发展。做好世界银行贷款申报协调工作,持续跟进项目申报、项目协调费申请等有关工作。

县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我局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聚焦“8+4”政策体系,聚力省委三个“一号工程”、省政府“十项重大工程”、市县“四重”清单,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三件大事”,为奋力开创新时代海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更强大的财政国资力量。

  一、2023年财政管理工作情况

  (一)年度主要工作落实情况

  1.扛牢收支平衡主责,促进财政经济稳健运行。一是聚焦挖潜增收,夯实收入基础。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重点税源动态监控工作机制》,会同各乡镇、税务、资规等部门优化各项联动协作机制,加强全县重点税源监控和精准分析,深入推进税收充分落地工作,促进全县财税收入可持续增长。二是构建监控体系,严控支出预算。构建更加从严的经费支出监控体系,严控一般性支出预算安排和追加。及时收回财政资金XX万元(其中政府投资项目收回XX万元),重新安排用于社会发展亟需资金支持的领域。三是落实奖补政策,确保收支平衡。统筹符合奖补政策资金,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到位XX万元。做好鱼山体制结算对接工作,获得历年结算补助收入XX万元。积极盘活存量资金,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XX万元。

  2.紧扣三个“一号工程”,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一是聚焦“一号发展工程”,助推海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支持高水平建设“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清洁生产、节水型企业及高质量技能改造等项目;
落实县级工业资金XX万元,其中使用腾笼换鸟专项经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及小微园建设XX万元。加大科技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支持及实施人才引育工程等政策支撑力度。二是实施“一号改革工程”,精准施策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用好用活“即享即兑”的惠企政策,改变在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之间多环节审核、流转的资金兑现模式,完成年度预拨惠企资金XX万元。强化政府采购行为监管,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全力打造政府采购领域最优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无感监测相关指标均处于全省前沿值。三是突出“一号开放工程”,全力打造海上开放新高地。聚焦稳外资稳外贸促消费,统筹安排资金XX万元,用于支持数字贸易发展、消费能级提升、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等。围绕重点项目建设,落实资金 XX万元支持浙江省岱山县东海郊野公园二期、衢山岛双龙湾风情渔港一期建设项目、双合文化旅游建设项目等重大文旅项目。

  3.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全力支持重大政策落地。一是聚焦“8+4”政策体系,助推各领域高质量发展。围绕扩大有效投资政策、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强港建设和交通强县建设政策等八大领域,除交叉重叠部分外支持总金额27.12亿元,全力保障资金有效发力。二是规范直达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紧盯直达资金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切实规范资金分配、下达和使用。直达资金分配率100%,支付率99.83%,高于全省总体水平。三是兜牢民生支出底线,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力度。始终坚持民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围绕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民生大事,助力民生“七优享”工程。

  (二)财政工作亮点

  1.财金助力扩容增效,扩中提低显著可感。成功入围全省财金助力扩中家庭项目试点,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贯通融合各类政务数据,打通公安、人社、民政等部门数据接口,整合“线上+线下”海量数据,完成九大类目标人群要素建库,夯实精准画像数据底座,搭建全县居民大数据仓。构建起“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凝聚合力,齐抓共管助推试点工作稳步落实。截至9月底,试点走访覆盖率、用信完成率位列全省第二批新增8个试点市县第一,全省15个市县第四。

  2.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百万家庭齐奔共富。成功入围第一批百万家庭奔富行动示范县创建名单,对照省级行动计划,紧扣“四条路径”,打造“六促共富”,围绕构建橄榄型社会、促进共同富裕的总目标,锚定2023-2025年中等收入家庭每年至少增加一个百分点的扩中目标,制定《岱山县百万家庭奔富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三年的工作重点和阶段性指标,梳理出10个部门、43项指标。

  3.打造财政保障机制,助力推进开放提升。成功承接省“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1个创新试点项目,梳理“大事”清单,形成2023-2027年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把财力聚焦到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出台《关于开放提升领域财政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意见》,梳理汇总重点项目清单,统筹资金整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和效益。

  二、2024年财政工作思路

  (一)主动挖掘税源增潜,固本培元涵养财源

  加快落实促进税收充分落地工作考核办法,压实建设单位责任,督促加快政府投资项目工程进度和结算进度,充分挖掘扩大有效投资带来的增收效应。持续关注绿色石化产业集群、鼠浪湖矿石中转基地产能释放和产业链落地情况,扎实落实调研举措,有效挖掘税收增长点。用好用活财政政策,采取财税、环保、金融等差异化措施倒逼企业提高税收贡献度,支持经济效益好、缴纳税收多的财源建设项目。

  (二)集中财力办好大事,统筹发展安全大局

  加强财政国资政策、制度、资金、资源的综合集成,主动将财政保障要素融入扩大投资、减负强企、“两稳一促”、民生保障等政策中。审时度势谋划编好2024年预算,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预算对落实重大政策的保障能力。切实防范“三保”运行风险,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做好“三保”风险监测。严格专项债券项目合规性审核和风险把控,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严肃财经纪律,硬化预算约束,严控暂付款增量、逐步消化存量。

  (三)完善体制管理机制,纵深推进国企改革

  进一步健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围绕担保、投资监督、融资监督等方面出台管理办法,规范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经营业务拓展等各类内部决策程序,提高管控实效,增强营收能力。按照聚焦主业、产业协同的原则,通过扶优、激活、整合清理一批企业,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源配置,持续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上一篇:(11篇)2023年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述职报告材料汇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访问:(合集)财政局工作总结汇编 财政局 合集 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