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同富裕党员交流9篇

时间:2022-11-09 10:55:06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共同富裕党员交流9篇关于共同富裕党员交流 共同富裕主题宣讲党课讲稿日期:XXXXXX汇报人:XXXX 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共同富裕党员交流9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共同富裕党员交流9篇

篇一:关于共同富裕党员交流

富裕主题宣讲党课讲稿日期:XXXXXX 汇报人:XXXX

 前 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对此,我们将从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内涵和本质、正确处理若干关系、坚定信心正视挑战四个方面出发,破除认识误区,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意义和内涵。

 目 录深刻认识现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01020304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和本质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正确处理若干关系坚定信心,正视前进道路上的挑战

 《论语》有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第一部分 PART.01深刻认识现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一、深刻认识现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言道(一)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美好梦想

 12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教训,明确“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3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基础上,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思想来统一全党的认识。一、深刻认识现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45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特别重视共同富裕的问题,多次强调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共同富裕的问题,明确提出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之一。

 毛泽东同志重视共同富裕问题,不仅仅是经济上、物质层面的考虑,而是强调:“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1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深刻认识现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三)共同富裕是党的长期奋斗目标、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同样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强调“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并多次指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3 建党7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必须坚持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和鼓励其他经济成分的适当发展,

 胡锦涛同志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明确提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45党的十六大以后一、深刻认识现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三)共同富裕是党的长期奋斗目标、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把共同富裕问题放在了一个更高的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四)共同富裕是新发展阶段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在新发展阶段、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关于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必须把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提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一、深刻认识现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第二部分 PART.02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和本质

 二、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和本质(一)共同富裕的定义和内涵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一个也不能少;一 是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不只是物质层面的富裕,而是涵盖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方面面;二 是共同富裕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富裕,而不是整齐划一的同等富裕,更不是杀富济贫;三 是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是分阶段、有步骤的,而不是同一时间、同等程度地实现的。

 四 是

 二、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和本质(二)破除共同富裕的认识误区把共同富裕理解为物质层面的富裕。共同富裕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把共同富裕理解为杀富济贫、平均主义。实际上,这一类观点恰恰是没有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也忽视了我们曾经的历史教训。把共同富裕理解为福利主义。有人认为西方福利社会就是共同富裕,或者我国搞共同富裕就是要搞福利主义,这也是一类错误观点,即混淆了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与西方福利社会的本质区别。把共同富裕理解为限制私营资本的发展。认为共同富裕就是要限制私营资本发展的观点同样是错误的,错在把反垄断当成了反资本、把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等同于限制资本扩张。

 我们既要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员工持股、共同发展,形成一种资本所有者与劳动所有者的利益共同体;也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其他非公经济的发展,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进一步推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的稳定。第三部分 PART.03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正确处理若干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可以说,国有企业不仅仅是我们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更是我们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很多国有企业承担着提供公共产品、重大核心技术的重责,还在国家宏观调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我们既要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员工持股、共同发展,形成一种资本所有者与劳动所有者的利益共同体;也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其他非公经济的发展,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进一步推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的稳定。(一)正确处理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的关系三、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正确处理若干关系

 (二)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的关系三、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正确处理若干关系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就是要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让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参与到分配当中去。当然,在一切要素中,毫无疑问的是劳动占比最大。对此,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为例,我们明确“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超过50%”;同时提出“实施xx收入群体规模倍增计划”,如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激发技能人才、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高素质农民等重点群体增收潜力等等;“实施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如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实施农民致富增收行动等等;“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如加快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价值的实现形式,推进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等等。

 (三)正确处理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的关系三、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正确处理若干关系强调的是市场,即按照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来进行分配,更多关注的是效率;初次分配强调的是政府,即通过税收、财政转移的形式在全社会进行再次分配,用强制性手段来调节收入,促进社会整体公平;再分配强调的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的社会力量,如通过捐赠等方式来帮助低收入群体,体现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精神追求。第三次分配

 三、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正确处理若干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二者有统一的一面,即效率是实现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二者也有对立或矛盾的一面,即效率原则上不会自动实现公平,公平原则上也不会自动实现效率。所以,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在效率的基础上二者统一,才能实现更好的公平。所以,共同富裕是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的,没有高质量发展就不可能做到更好的公平。换句话说,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只有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四)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我们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面对的挑战与问题,主要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相对困难人群仍然占一定比例的问题、基尼系数仍然较高的问题等等。第四部分 PART.04坚定信心,正视前进道路上的挑战

 (一)正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挑战对于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中央提出了要求,列出了时间,绘出了路线。但是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还要面对很多困难,这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正视挑战。我们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面对的挑战与问题,主要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相对困难人群仍然占一定比例的问题、基尼系数仍然较高的问题等等。四、坚定信心,正视前进道路上的挑战

 四、坚定信心,正视前进道路上的挑战(二)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利条件• 一是有党的坚强领导作为政治保证,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制度优势;• 二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好、韧性好,即经济可以保持中高速增长,为实现共同富裕打造经济基础;• 三是我们仍然处于城镇化的成熟阶段,乡村振兴战略为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路径;• 四是收入差距已呈现出下降趋势;• 五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和提升;• 六是我国政府财政实力大幅提高,再分配能力很强,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与社会公平的实现。

 总而言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美好梦想,是新发展阶段处于突出战略地位的重要任务。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全面发力、久久为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完全有信心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再创辉煌,不可逆转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引领人类文明新发展。四、坚定信心,正视前进道路上的挑战

 实现共同富裕彰显历史自觉在党带领人民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进程中,便深深印刻上了共同富裕的鲜明底色。

 实现共同富裕彰显历史自觉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国弱民穷,贫富分化严重。面对这样的突出问题,强国富民、实现现代化成为当时最迫切的历史要求。然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缺乏发展现代化的环境,更无力改变这种积贫积弱的落后现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站起来”完成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前提,为加快国家发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条件。邓小平同志带领全党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境界,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强保障。

 实现共同富裕彰显历史自觉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宣讲时即提出了“人人均能享受平均的供给,得最大的幸福”的社会主义设想。党的一大提出的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等内容,都是共同富裕思想的体现。党带领人民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没收地主土地”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土地政策措施,帮助穷苦百姓翻身得解放,就是为了让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明确提出共同富裕,在“先富带动后富”中探索共同富裕之道,在强调公平中深化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在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深入推进共同富裕。强调要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党对人民作出的新的庄严承诺,深刻表明了党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坚定决心和勇气。

 实现共同富裕彰显历史自觉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实现、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民族复兴为主题,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腐朽的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指出“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是这一史诗的灿烂篇章。

 实现共同富裕增强理论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能否坚持共同富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路,探索出一条实现现代化的人类文明新道路,将极大...

篇二:关于共同富裕党员交流

富裕主题党课讲稿及研讨发言 6 篇整理汇编

  目

 录

 1. 共同富裕主题宣讲党课讲稿: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意义和内涵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主题党课 3. 实现共同富裕主题党课讲稿 4. 共同富裕主题党课讲稿:促进共同富裕应全面融入人的现代化过程之中 5. 共同富裕研讨发言:分好“生态蛋糕”和“经济蛋糕”推动共同富裕 6. 共同富裕研讨发言:建设创业社区是 xx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共同富裕主题宣讲党课讲稿: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意义和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展望 2035 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

 进展。对此,我们将从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内涵和本质、正确处理若干关系、坚定信心正视挑战四个方面出发,破除认识误区,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意义和内涵。

 一、深刻认识现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一)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美好梦想 《论语》有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礼记》言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古人早已向我们描绘了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美好梦想,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共同富裕的美好期盼。

 (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 马克思认为,相比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创造了无数财富,取得了很大成就,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但也有很多弊端。资本主义社会可以说是一个异化的社会,即本来是创造财富的工农,却创造越多、占有越少。这样的异化社会以资本为逻辑,带有一种文明的基本缺陷。马克思认为我们要超越这种异化的社会、改变资本的两极分化,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所以,他

 认为未来社会应该以共同富裕为目的,把共同富裕当作本质要求。列宁也认为,社会主义要使所有的劳动者过上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而且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这一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 所以,我们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强调社会主义制度应该向共同富裕看齐,应该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党的文献第一次提出共同富裕,就是 1953 年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该《决议》提出,迅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以便逐步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总而言之,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才能走向共同富裕。然而,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由于没有经验,也由于急于改变贫困的状况,我们错误地把共同富裕理解为一种平均主义。

 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教训,明确“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基础上,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思想来统一全党的认识。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处理地区差距问题,一是要看到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现象。二是要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三是解决地区差距问题需要一个过程。应当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特别重视共同富裕的问题,多次强调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共同富裕的问题,明确提出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之一。在向“摆脱贫困与政党的责任”国际理论研讨会的致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三)共同富裕是党的长期奋斗目标、党的重要使命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践行初心和使命的一百年,是始终围绕人民的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就明确提出要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等,体现了共同富裕的要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有一个响亮的口号,那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重视共同富裕问题,不仅仅是经济上、物质层面的考虑,而是强调:“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穷的要富裕,所有农民都要富裕,并且富裕的程度要大大地超过现在的富裕农民。”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共同富裕来凝聚民心、巩固政权。共同富裕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同样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强调“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并多次指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可以说,邓小平同志是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共同富裕问题,先富是大局,共富也是大局。同时,他也指出:“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在庆祝建党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必须坚持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和鼓励其他经济成分的适当发展,既不能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搞单一的公有制,又不能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能搞私有

 化;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既要克服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总结经验教训,辩证地考虑共同富裕问题,在保证公有制与其他经济成分并存、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形式并存的基础上,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在此基础上,江泽民同志还强调,要把调节个人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同志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明确提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把共同富裕问题放在了一个更高的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个新时代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共同富

 裕,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0 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一百年来,我们党都在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努力奋斗。正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我们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白手起家,用七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历程,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成就。现在,我们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迈向了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的发展阶段。

 (四)共同富裕是新发展阶段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 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新发展阶段的中心课题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发展阶段、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关于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必须把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提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是从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就包括“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第二步是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就包括“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可以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到 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是党中央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同时,党中央在 2021 年还作出了一个重要部署,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6 月 11 日,浙江也发布了《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 年)》,提出了涵盖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收入分配制

 度改革试验区、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展示区的“四大战略定位”,以及“到 2025 年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的目标。

 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由此可见,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与着力点,必须把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上。

 总而言之,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美好梦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也是新发展阶段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实现共同富裕。

 二、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和本质 (一)共同富裕的定义和内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

 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

 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

 总结上述两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共同富裕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不只是物质层面的富裕,而是涵盖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方面面;三是共同富裕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富裕,而不是整齐划一的同等富裕,更不是杀富济贫;四是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是分阶段、有步骤的,而不是同一时间、同等程度地实现的。

 (二)破除共同富裕的认识误区 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意义和内涵,我们必须要破除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第一,把共同富裕理解为物质层面的富裕。共同富裕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涵盖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方面面,即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富裕,也包括精神方面的自信自强、环境方面的宜居宜业、社会方面的和谐和睦、公共服务的普及普惠,也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相一致。

 第二,把共同富裕理解为...

篇三:关于共同富裕党员交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主题党课

 实现共同富裕主题党课讲稿

 【党课讲稿】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

 【党课讲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促进共同富裕

 党委书记关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路径的思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主题党课

 根据培训计划安排,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就“共同富裕”这个主题进行交流,我的题目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追求,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这一目标作为党的初心和使命,带领中国人民朝着这一目标不懈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思想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党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建党近百年,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一)毛泽东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探索 我党在成立之初即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内含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毛泽东是我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呕心沥血。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军民一致,军政一

 致,官兵一致,全军一致”等口号和主张,充分体现了他的公平与平等思想以及建立人民政权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念。为了尽快改变新中国成立时一穷两白的状况,让站起来的人民过上好日子,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短短的不到六年的时间内就在中国大地确立了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了制度基础。他坚信:

 “我们现在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 在毛泽东看来,共同富裕就是“所有一切人都富裕起来”。那么,如何实现“所有一切人都富裕起来”,他提出了要结合中国的实际,结合民族地区、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实际,注重平衡发展。他指出:“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因此,“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包括后来的“三线建设”思想,都体现了全国一盘棋、综合平衡全国工业布局、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

 毛泽东特别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十分注重发展生产力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基础性作用。他说:“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

 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可见,毛泽东十分清楚地认识到,仅有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不够,还需要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这一系列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探索 针对当时国民经济极端贫困的实际,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在改革开放探索过程中,邓小平始终不忘共同富裕思想,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最高原则。1986 年他强调:“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1990 年他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992 年,在南方谈话中,他对共同富裕思想作了概括和归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认识,体现了他对当时中国国情的洞悉和高瞻远瞩,奠定了我党关于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石。

 首先,实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关键的因素就是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没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没有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精神等方面需求的物质条件,就根本谈不上共同

 富裕。如何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邓小平特别关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生产力的解放问题。针对人们在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制度后不敢承认制度不完善以及体制机制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问题,他提出中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仍然要面对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二是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关于发展生产力,他提出了“两个大局”思想,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他指出:“沿海一些地区要走在全国的前面,率先实现现代化,以更好地带动全国的现代化。内地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加快建设,国家要尽力支持内地的发展,沿海要注意带动和帮助内地的发展。” 其次,实现共同富裕,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被消灭之后,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关键的问题就是避免出现两极分化。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如何避免出现两极分化,邓小平提出:“对于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分悬殊的问题,要认真解决。合法的较高收入应予允许和保护,并依法加以必要的调节;非法的,必须坚决有效地依法处理。要承认不平衡,同时要从不平衡逐步达到相对的平衡,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此外,在我国生产力需要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我国需要尽快

 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历史阶段,邓小平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继续推进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了明确的战略安排和具体的路径举措。

 二、现在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对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早有论述和论断,他们认为有两个重要而基本的条件,那就是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公有制的建立。这两个条件在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发展得更充分。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制度条件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追求的人类理想社会的终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消灭私有制。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私有制是产生贫富分化的根源,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正如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通过革命的暴力反抗反革命的暴力,从资本家阶级手中夺取

 政权,消灭私有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进而利用政权的力量“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只有这样,才能消灭资本家阶级财富积累越来越多而工人阶级生活越来越相对贫困的状况,建立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形态,“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逐步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 1956 年公有制主体地位得到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制度条件已经具备。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探索,通过改革开放,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使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控制力越来越巩固,我国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的制度基础得到前所未有的巩固和发展。

 (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揭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人类发展规律,由此将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五个社会形态。《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

 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同时也指出其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了资本家阶级的财富越来越积累与工人阶级越来越相对贫穷的状况,由此也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因此,虽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非常革命的作用,并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也注定产生了它的阶级——无产阶级成为它自身的“掘墓人”。马克思恩格斯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鲜明地指出:“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无产阶级在获得政权后,要依靠强大的国家机器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较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017 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80 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 12000 亿斤;“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和大

 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大提高,这也是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据之一。可见,我国已经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任务还很艰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一是我国还有 3000 多万的贫困人口,还存在大量需要扶持的贫穷落后的地区;二是人民的需求呈现层次性特点,马克思把它由低到高分为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发展需求三个层次,因此共同富裕是一个不断满足人们需要、又面临产生新的需要的阶段性发展过程,关于共同富裕的认识和标准不断提高;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并不平坦,还存在各种重大风险,要注重防范。

 三、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路径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并指出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党在新时代对全体

 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围绕实现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制定了目标和“施工图”,明确了路径和举措。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归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既是我们党的立党之基、执政之源,又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生动写照,是我们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人民至上、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等内涵。只有心系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矢志奋斗。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大多数国家都实行政党政治,由政党治理国家,但能在党章中鲜明地指出为全体人民服务的政党,也就只有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执政心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人民的欢乐为欢乐,以人民的忧患为忧患,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努力向人民交付满意的答卷,谱写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这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实现全体人...

篇四:关于共同富裕党员交流

ldquo;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主题党课 根据培训计划安排,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就“共同富裕”这个主题进行交流,我的题目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追求,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这一目标作为党的初心和使命,带领中国人民朝着这一目标不懈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思想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党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建党近百年,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一)毛泽东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探索 我党在成立之初即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内含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毛泽东是我

 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呕心沥血。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全军一致”等口号和主张,充分体现了他的公平与平等思想以及建立人民政权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念。为了尽快改变新中国成立时一穷两白的状况,让站起来的人民过上好日子,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短短的不到六年的时间内就在中国大地确立了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了制度基础。他坚信:“我们现在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 在毛泽东看来,共同富裕就是“所有一切人都富裕起来”。那么,如何实现“所有一切人都富裕起来”,他提出了要结合中国的实际,结合民族地区、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实际,注重平衡发展。他指出:“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因此,“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包括后来的“三线建设”思想,都体现了全国一盘棋、综合平衡全国工业布局、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

 毛泽东特别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十分注重发展生产力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基础性作用。他说:“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可见,毛泽东十分清楚地认识到,仅有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不够,还需要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这一系列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探索 针对当时国民经济极端贫困的实际,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在改革开放探索过程中,邓小平始终不忘共同富裕思想,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最高原则。1986 年他强调:“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1990年他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992 年,在南方谈话中,他对共同富裕思想作了概括和归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认识,体现了他对当时中国国情的洞悉和高瞻远瞩,奠定了我党关于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石。

 首先,实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关键的因素就是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没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没有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精神等方面需求的物质条件,就根本谈不上共同富裕。如何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邓小平特别关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生产力的解放问题。针对人们在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制度后不敢承认制度不完善以及体制机制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问题,他提出中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仍然要面对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二是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关于发展生产力,他提出了“两个大局”思想,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他指出:“沿海一些地区要走在全国的前面,率先实现现代化,以更好地带动全国的现代化。内地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加快建设,国家要尽力支持内地的发展,沿海要注意带动和帮助内地的发展。” 其次,实现共同富裕,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被消灭之后,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关键的问题就是避免出现两极分化。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

 要的问题……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如何避免出现两极分化,邓小平提出:“对于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分悬殊的问题,要认真解决。合法的较高收入应予允许和保护,并依法加以必要的调节;非法的,必须坚决有效地依法处理。要承认不平衡,同时要从不平衡逐步达到相对的平衡,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此外,在我国生产力需要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我国需要尽快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历史阶段,邓小平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继续推进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了明确的战略安排和具体的路径举措。

 二、现在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对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早有论述和论断,他们认为有两个重要而基本的

 条件,那就是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公有制的建立。这两个条件在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发展得更充分。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制度条件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追求的人类理想社会的终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消灭私有制。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私有制是产生贫富分化的根源,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正如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通过革命的暴力反抗反革命的暴力,从资本家阶级手中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进而利用政权的力量“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只有这样,才能消灭资本家阶级财富积累越来越多而工人阶级生活越来越相对贫困的状况,建立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形态,“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8],逐步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 1956年公有制主体地位得到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

 步建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制度条件已经具备。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探索,通过改革开放,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使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控制力越来越巩固,我国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的制度基础得到前所未有的巩固和发展。

 (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揭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人类发展规律,由此将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五个社会形态。《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同时也指出其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了资本家阶级的财富越来越积累与工人阶级越来越相对贫穷的状况,由此也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因此,虽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非常革命的作用,并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也注定产生了它的阶级——无产阶级成为它自身的“掘墓人”。马

 克思恩格斯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鲜明地指出:“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无产阶级在获得政权后,要依靠强大的国家机器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较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017 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80 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 12000 亿斤;“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和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10]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大提高,这也是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据之一。可见,我国已经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任务还很艰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一是我国还有 3000多万的贫困人口,还存在大量需要扶持的贫穷落后的地区;

 二是人民的需求呈现层次性特点,马克思把它由低到高分为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发展需求三个层次,因此共同富裕是一个不断满足人们需要、又面临产生新的需要的阶段性发展过程,关于共同富裕的认识和标准不断提高;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并不平坦,还存在各种重大风险,要注重防范。

 三、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路径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并指出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党在新时代对全体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围绕实现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制定了目标和“施工图”,明确了路径和举措。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归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既是我们党的立党之基、执政之源,又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生动写照,是我们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人民至上、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等内涵。只有心系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矢志奋斗。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大多数国家都实行政党政治,由政党治理国家,但能在党章中鲜明地指出为全体人民服务的政党,也就只有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执政心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人民的欢乐为欢乐,以人民的忧患为忧患,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努力向人民交付满意的答卷,谱写新时代人民

 美好生活的新篇章。这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安排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是善于谋划战略步骤,将目标进行分解,积小胜为大胜。比如,邓小平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有效推进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党的十五大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把中国特色社...

篇五:关于共同富裕党员交流

2022 党课: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的有机结合。

 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需要高质量发展来推动。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把“蛋糕”做大做好,把“蛋糕”切好分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内生动力。

 口口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进入新阶段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第一个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的有机结合。在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深刻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和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口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促进共同富裕进行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现实路径。落实好党中央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首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和要求。

 共同富裕是“全民共富”。共同富裕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古代的

 “大同思想”和近代的空想式共同富裕构想,都是这一美好愿望的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解剖资本主义私有制内部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共同富裕理论,“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里所讲的共同富裕,是“所有的人”“一切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口口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水涨船高、各得其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发展是硬道理,没有物质财富的丰富就谈不上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物质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精神丰实的过程。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如果没有精神富裕,物质富裕也就会失去意义。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富裕,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社会风气、家国情怀和爱国情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共同富裕不仅指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富裕,还包括生态领域的富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内在关系 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

 目的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需要高质量发展来推动。

 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持之以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口口指出:“我们要实现 14 亿人共同富裕,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这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要持续推动,不断取得成效。”在不同时期,促进共同富裕有着不同的任务。“十四五”期间目标是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2035 年远景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要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要靠经济高质量发展来实现。

 共同富裕是“发展型共同富裕",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而不是只在分配上做文章。有人过分强调共同富裕的“分配性”,而忽视它所要求的经济发展性,这不利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实现。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发展是第一要务”,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来解决。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生产力发展的高质量,还包括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等其他多方面发展的高质量,这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有人片面地把高质量发展局限在生产力的物质方面,好像高质量发展与体制、机制、就业、分配、利益调节等具体的生产关系无关。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仅要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社会和

 谐,还要生态良好。因此,高质量发展是个综合概念,要求经济社会各领域、各方面的发展都要高质量,这与共同富裕的要求是一致的。

 单就经济本身来说,高质量发展必须在产品、产值、产业三个层次上都实现高质量。产品高质量要求产品的功能结构必须有利于节约、降耗、减排、低碳、绿色,产品的功能、寿命达到均衡,在产品结构上才能最合理、最节约。产值的高质量要求消除盲目的 GDP 数量崇拜,在改善 GDP 构成上下功夫。GDP 构成中的高科技产品、硬实力产品、正能量产品、绿色产品、有益健康产品、满足科学消费和理性消费产品及服务的占比越高,就意味着经济的发展质量越高,越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产业的高质量意味着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产业虚拟化、空心化、泡沫化不可取,高质量的产业结构要求实体与虚拟配合协调、生产与服务互相支撑,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基础厚实,产业从中低端不断迈向中高端,产业结构持续高度化,在全球供应链中更多占据关键地位。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把“蛋糕"做大做好。高质量发展要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目的,满足人民需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力量。高质量发展要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在重视应用性技术创新的同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谋求原理性突破,进行原始创新,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要以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碳达峰碳中和框架下逐步实现我国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把“蛋糕”切好分好。做大蛋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切好蛋糕是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是充分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生产决定分配,分

 配又反作用于生产,“而最能促进生产的是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全面地发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那种分配方式”。要建立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二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进共同富裕要适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特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同时,要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防止陷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来实现。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要凝聚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要把握好勤劳和创新的关系,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勤劳致富、创新创业的社会风尚,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内生动力。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2021 年第 20 期《求是》杂志刊发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文,是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重要讲话的一部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加强对促进共同富裕问题的系统研究、顶层谋划,释放出重大的政策信号,可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共同富裕工作要抓紧,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

 测、及早干预,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把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着力点,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现实选择。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强调,“努力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公平和效率是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目标,从人类渴求社会繁荣与发展这个终极目标来看,二者的总目标是一致的,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发展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无论是资源配置与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经济增长率的提升、物质财富的增加,效率始终处于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通过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经济社会发展效率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提高效率,既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手段,也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公平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价值理想。不断增进社会公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

 人民共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我国发展富强的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邓小平同志则强调,“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由此可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表现为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实质是不断增进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要求新特征,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尽管公平与效率有时存在着矛盾,但我们不应把二者视作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加以割裂开来,而应把体现效率、促进公平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并行不悖的目标始...

篇六:关于共同富裕党员交流

人:XXX 时间:XX年XX月动态PPT ︱框架完整︱精美大气︱可以编辑

 前言日前,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围绕“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提出三方面要求。整理了总书记相关部分重要论述,与您一起学习领会。

 1目录23

 1第一部分 PART

 ONE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2017年10月18日,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2019年2月1日,总书记春节前夕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的讲话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

 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2020年7月24日,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的讲话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发挥其就业主渠道作用。要吸取一些西方国家经济“脱实向虚”的教训,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切实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2021年12月8日,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 导向

 2第二部分 PART

 TWO要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

 十八 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从我国实际出发,我们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安排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收入差距拉大、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较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2015年11月23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2016年5月16日,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2017年10月18日,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要发挥分配的功能和 作用要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要发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提高精准性。要发挥好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但不能搞道德绑架式“逼捐”。——2021年12月8日,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第三部分 PART

 THREE要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

 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2018年4月13日,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要把提高发展平衡性放在重要位置要把提高发展平衡性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2020年10月14日,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低收入群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人群。要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有效减轻困难家庭教育负担,提高低收入群众子女受教育水平。要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逐步缩小职工与居民、城市与农村的筹资和保障待遇差距,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水平。要完善兜底救助体系,加快缩小社会救助的城乡标准差异,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兜住基本生活底线。要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重点解决好新市民住房问题。——2021年8月17日,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要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促进共同富裕,不能搞“福利主义”那一套。当年一些拉美国家搞民粹主义,高福利养了一批“懒人”和不劳而获者,结果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长期不能自拔。福利待遇上去了就下不来了,搞超出能力的“福利主义”是不可持续的,必然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政治问题!我们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重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不吊高胃口、不空头许诺。——2021年12月8日,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汇报人:XXX 时间:XX年XX月动态PPT ︱框架完整︱精美大气︱可以编辑

篇七:关于共同富裕党员交流

干部助力共同富裕典型发言

 今年以来,**区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工作要求,抓牢党员干部这一关键因素,探索“智、能、活”、“室、团、库”、“村、企、街”九字共富路径,着力提升党员干部带富创富能力。

 一、把“准”共富脉搏,以“智、能、活”助共富。一是智力献策助共富。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先后举办 2 轮“共同富裕领导干部轮训”,416 名区管领导干部全员参加;以政治激励为抓手,把贯彻落实共同富裕作为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内容,制定考察标准 5 类、细化指标 25 项。近两年,在市、区级“两会”等平台上提交涉及产业兴旺发展、农民创业增收、村居生态环境等共富提案、议案 32 件。

 二是能力提级助共富。针对区、镇党员干部,推行“专+”培育计划,建立专业分类、专组交流、专岗培养、专长比武、专职使用、一员双岗专业化干部的“五专双岗”定向培养模式,首批 47 名专业干部已分赴 12 个乡镇(街道)开展为期 1 个月的助富定向交流。针对村(社)主职干部,推行“上大学”计划,开展政校合作,重点就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乡村建设等方面进行常态化专题培训。

 三是活力迸发助共富。采取个人自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面向各部门年轻党员干部公开“招才”“选秀”,坚持比工作能力、比创业计划和带富项目,分个人履职经历匹配、岗位工作实绩、抓党建强队伍计划、驻村创业项目可行性及措施等 4 项内容进行量分,经区委组织部“内审”和邀请乡镇领导、党员干部代表“外审”,今年已累计下派第一书记 354 名,22 个软弱落后村实现“摘帽脱困”。

 二、建“ 强”共富联盟,以“室、团、库”促共富。一是成立“共富工作室”。持续开展村(社)书记季度“晒拼创”和村(社)工作月度“红黄旗”竞赛,从 354 个村(社)中评选出 36 个集体经济强村的党组织书记为“带富先锋”,并通过邀请高校教授与之结对,成立 12 家“共富工作室”,帮助提升致富理念,

 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二是创立“共富服务团”。启动“三师助企、无微不至”专项行动,充分利用律师、会计师、税务师“三师”党员力量,组建“共富服务团”,聚焦区内 21 个省级小微企业园,精准开展法律咨询、财务咨询、税费指导等服务。同时,将服务延伸至线上,企业主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先锋”上报问题,实现“码上办”。

 三是设立“共富导师库”。搭建“青蓝工程”平台,以“导师制”为载体,按照“业务对口、意愿相符、便捷沟通”等原则,从各部门挑选富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中层业务骨干担任党员导师,对新录用公务员进行思想引导、技能传导、管理指导和心理疏导等,并发布“双色”任务书。自 2021 年以来,共有 68 位年轻干部与“导师”结对。

 三、做“大”共富产业,以“村、企、街”带共富。一是村村联营。为突破单打独斗、势单力薄的瓶颈,鼓励产业村推行“区域抱团、全域共富”发展模式,以产业集中地行政村为中心,与相邻区域的行政村成立产业党建联盟,形成资金共担、项目共管、盈利共分的产业发展共同体,推动组团发展。

 二是村企联营。以重点村为核心,整合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力量,通过“3 带 1”模式,实行村企联营,每年由村(社)党组织列出需求清单,企业、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党支部负责人确保至少有 1 个以上共建项目落地见效。截至目前,27个村企联营累计推动帮扶项目落地 63 个。

 三是乡街联营。以山区乡镇为重点,每年安排发达乡镇(街道)开展共富结对,通过产业飞地、产品促销、项目入股等方式,推动优质资源、资金、人才向后富地区集聚,构建强带弱、先带后的帮促体系,打造**版“山海协作”。

篇八:关于共同富裕党员交流

人:XXX 时间:2022/06/21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越来越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工作任务。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言,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不仅关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更关乎党长期安全执政。因此,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问题上从达成共识走向形成合力,已经是当务之急。PREFACE前言

 01 共同富裕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认知与价值追求02 在共同富裕问题上达成共识刻不容缓03 在共同富裕问题上形成合力至关重要目录

 共同富裕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认知与价值追求第一部分

 共同富裕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认知与价值追求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认知与价值追求

 共同富裕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认知与价值追求

 共同富裕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认知与价值追求

 在共同富裕问题上达成共识刻不容缓第二部分

 在共同富裕问题上达成共识刻不容缓要清醒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采取实质措施逐步实现的目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能否实现共同富裕,事关经济社会能否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事关党长期安全执政的群众基础,事关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在共同富裕问题上达成共识刻不容缓共同富裕作为一种美好社会的理想状况描述,令人向往、值得追求。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导的共同富裕,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是辩证的而非绝对的,是实事求是的而非形而上学的。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那种将共同富裕等同于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的看法,既忽视了历史上出现过的深刻教训,也忽视了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是不科学的。

 在共同富裕问题上达成共识刻不容缓在社会主义社会,推进共同富裕必须依靠政策的力量和制度的力量。比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集中力量推进脱贫攻坚,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就是以政治力量和制度力量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从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来思考,推进共同富裕,既要强化政府作用,又不能忽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既要发挥政治的力量,又要发挥经济的决定性作用;既要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又要依赖于“水滴石穿”与“绣花功夫”。

 在共同富裕问题上达成共识刻不容缓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基本国情,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历史背景。这就决定了,一方面,要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客观实际,不能犯急于求成的毛病,不能超越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在认清困难的基础上有所作为,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尽力而为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不断朝着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在共同富裕问题上达成共识刻不容缓共同富裕既是奋斗目标又是历史发展过程,要有经过长时间艰苦努力才有可能把事情办好的思想准备,更要有“补短板”的强烈意识和有力措施。当前,要重点统筹需要和可能,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以此为着力点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和居民收入差距,逐步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在共同富裕问题上形成合力至关重要第三部分

 在共同富裕问题上形成合力至关重要共同富裕是一项涉及从顶层设计到政策安排再到行动落实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基于这样的把握,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形成合力,对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至关重要。这是落地、落实、见效的关键环节。其一,形成主体合力。推进共同富裕,需要发挥各方面力量。各级党委政府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领导力量,要发挥好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抓落实、鼓士气的重要作用,牢牢把握推进共同富裕的方向、节奏与力度,发挥好领导力和带动力。各种市场主体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要善于运用市场化机制做好共同富裕文章,使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成为各方互利共赢的过程。各种社会组织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促进力量,要发挥好自身的特殊优势,努力弥补其他主体的不足。广大人民群众自身要发挥实现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体现能动性、激发进取心,在辛勤劳动、拼搏奋斗中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一项共同的事业,是各种主体竞相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携手创造美好生活的进程。

 在共同富裕问题上形成合力至关重要其二,形成政策合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迫切需要健全完善一整套的政策机制。比如,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政策,逐步构建更为合理的初次分配格局;通过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体系,释放社会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增长,为人们过上美好生活创造更加稳定的预期;通过完善教育政策、健全职教体系等,促使社会流动更加合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全体人民精神上的共同富裕逐步得到更好实现,等等。

 在共同富裕问题上形成合力至关重要其三,形成实践合力。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征,是全体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为此,形成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合力,就需要在实践中把握时度效。一些有条件的地方要先行一步、步伐大一些,积极为全国创造经验;一些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地方,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更为充分的条件。与此同时,还要在实践中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充分分析研判各种风险挑战,对于因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引发的种种经济社会问题、特别是因疫情造成的问题,要有科学的把握与妥善的处置,既不能因为这些问题而忽视共同富裕,也不能因为推进共同富裕而触发一些潜在的社会风险。

 汇报人:XXX 时间:2022/06/21

篇九:关于共同富裕党员交流

富裕主题宣讲党课讲稿: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意义和内涵

 目录 一、深刻认识现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

 2 2

 (一)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美好梦想 ............ 2 (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2 (三)共同富裕是党的长期奋斗目标、党的重要使命 ........ 5 (四)共同富裕是新发展阶段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 .. 8 二、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和本质

 ........................

 10

 (一)共同富裕的定义和内涵 ........................... 10 (二)破除共同富裕的认识误区 ......................... 11 三、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正确处理若干关系

 ..............

 13

 (一)正确处理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的关系 ............. 13 (二)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的关系 ........... 14 (三)正确处理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的关系 ..... 14 (四)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15 四、坚定信心,正视前进道路上的挑战

 ......................

 15

 (一)正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挑战 ..................... 15 (二)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利条件 .........................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展望 2035 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对此,我们将从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内涵和本质、正确处理若干关系、坚定信心正视挑战四个方面出发,破除认识误区,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意义和内涵。

 一、深刻认识现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一)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美好梦想 《论语》有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礼记》言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古人早已向我们描绘了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美好梦想,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共同富裕的美好期盼。

 (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

 马克思认为,相比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创造了无数财富,取得了很大成就,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但也有很多弊端。资本主义社会可以说是一个异化的社会,即本来是创造财富的工农,却创造越多、占有越少。这样的异化社会以资本为逻辑,带有一种文明的基本缺陷。马克思认为我们要超越这种异化的社会、改变资本的两极分化,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所以,他认为未来社会应该以共同富裕为目的,把共同富裕当作本质要求。列宁也认为,社会主义要使所有的劳动者过上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而且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这一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 所以,我们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强调社会主义制度应该向共同富裕看齐,应该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党的文献第一次提出共同富裕,就是 1953 年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该《决议》提出,迅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以便逐步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

 荣的生活。总而言之,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才能走向共同富裕。然而,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由于没有经验,也由于急于改变贫困的状况,我们错误地把共同富裕理解为一种平均主义。

 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教训,明确“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基础上,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思想来统一全党的认识。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处理地区差距问题,一是要看到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现象。二是要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三是解决地区差距问题需要一个过程。应当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特别重视共同富裕的问题,多次强调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共同富裕的问题,明确提出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之一。在向“摆脱贫困与政党的责任”国际理论研讨会的致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三)共同富裕是党的长期奋斗目标、党的重要使命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践行初心和使命的一百年,是始终围 绕人民的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就明确提出要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等,体现了共同富裕的要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有一个响亮的口号,那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重视共同富裕问题,不仅仅是经济上、物质层面的考虑,而是强调:“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穷的要富裕,所有农民都要富裕,并且富裕的程度要大大地超过现在的富裕农民。”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共同富裕来凝聚民心、巩固政权。共同富裕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同样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强调“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并多次指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可以说,邓小平同志是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共同富裕问题,先富是大局,共富也是大局。同时,他也指出:“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在庆祝建党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必须坚持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和鼓励其他经济成分的适当发展,既不能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搞单一的公有制,又不能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能搞私有化;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既要克服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总结经验教训,辩证地考虑共同富裕问题,在保证公有制与其他经济成分并存、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形式并存的基础上,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在此基础上,江泽民同志还强调,要把调节个人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同志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明确提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把共同富裕问题放在了一个更高的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个新时代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共同富裕,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在党的 XX 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 XX 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XX 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一百年来,我们党都在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努力奋斗。正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我们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白手起家,用七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历程,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成就。现在,我们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迈向了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的发展阶段。

 (四)共同富裕是新发展阶段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 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新发展阶段的中心课题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发展阶段、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关于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必须把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提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是从 20XX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就包括“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第二步是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就包括“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可以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到 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是党中央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同时,党中央在 2021年还作出了一个重要部署,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6 月 11 日,浙江也发布了《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 年)》,提出了涵盖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展示区的“四大战略定位”,以及“到2025 年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

 性进展”的目标。

 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由此可见,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与着力点,必须把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上。

 总而言之,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美好梦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也是新发展阶段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实现共同富裕。

 二、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和本质 (一)共同富裕的定义和内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

 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

 总结上述两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共同富裕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不只是物质层面的富裕,而是涵盖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方面面;三是共同富裕是存在一定...

推荐访问:关于共同富裕党员交流 党员 共同富裕 交流